大庄严铜雕佛像生产厂家
标语
联系电话

佛教文化
Product display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大庄严铜雕佛像生产厂家
联系人:任金鹏

业务电话:18250514111

联系邮箱:88314111@qq.com

服务项目: 佛像雕塑,铸铜浮雕,铜雕厂家批发

公司地址: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国家级木材加工区东方大道1142号

佛教文化

玄奘生平

发布时间:2019-08-26 09:28

玄奘(600-664年),本姓陈名伟,河南偃师缑氏镇人。世家出身,其高家、曾祖、祖父和父亲都曾做官。《旧唐书·方伎列传·玄奘传》对玄奘的生平业绩作了记述:


僧玄奘,姓陈氏,洛州偃师人。大业末出家,博涉经纶。尝谓释译者多有讹谬,故就西域,广求异本,以参验之。贞观初,随商人往游艺机西域。玄奘既辩博出群,所以必为讲释论难,番人远近咸尊伏之。在西域十七年,经百余国,悉解其国之语,仍采其山川谣俗,土地所有,撰《西域记》十二卷。贞观十九年,归至京师。太宗见之,大悦,与之谈论。于是诏将梵本六百五二七部于弘福寺翻译,仍敕右仆射房玄龄、太子左遮子许敬宗,广召硕学沙门五十余人,相助整化。


高宗在宫,为文德太后追福,造慈恩寺及翻经院,内出大幡,敕《九部乐》及京城诸寺幡盖众伎,送玄奘及所翻经、像、诸高僧等入住慈恩寺。显庆元年,高宗又令左仆射于志宁……等,共润色玄奘所定之经,国子博士范义硕、太子洗马郭瑜、弘文馆学士高若思等,助加翻译。凡成七十五部,奏上之。后以京都人众竞来礼谒,玄奘乃奏请逐静翻译,敕乃移于宜君山故玉华宫。六年卒,时年五十六,归葬于白鹿原,士女送葬者数万人。


此传虽概括简要,但玄奘这位著名高僧、译经家和旅行家的卓越贡献已充分地显示出来。在《续高僧传》卷四、《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大唐故三藏法师行状》及《佛祖统记》卷二十九等史料中对玄奘的生平事亦有更详累的记载。


 


据以上史料记载,玄奘兄弟四人,他最小,自幼聪颖过人,八岁开始学习《孝经》、《论语》等儒家著作。二兄陈素,先行出家,法名长捷,住洛阳净土寺,精通内典,被时人誉为“释门栋干”(于志宁《大唐西域记序》)。在二兄影响下,玄奘于隋炀帝大业年间出家,时年十三岁(一说十五岁)。他四出求师访学,先后到过长安、四川、湖北、河北等地,游学数年后又回到长安,这时他已是一位饱读经书、很有学问的年轻僧人了。在长安,他见到法常、僧辨二位高僧,二人盛赞他是“释门千里之驹”(《慈恩三藏传》卷一)。


玄奘游学各地后,并未尽消所疑。他感到各种宗派各立一说,争执不休,让人无所适从。此外佛经译本太少,残缺不全;一些译本翻译不当,舛误太多。于是他决心赴印度求法,到佛教的发源地去探本求源,以解决佛教教义上的“纷纭争论”。


玄奘上书朝廷请求去西方“遵求遗法”,但未被批准。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长安闹饥荒,朝廷允许百姓到收成好的地方自行求生。玄奘便趁机离开长安,开始了长达十七的、历程五万里的艰苦卓绝的“西天取经”。


在当时交通极其不便和自然环境极其恶劣的情况下,玄奘以常人难以想象超人毅力和无畏精神,孤身一人,穿沙漠,过戈壁,跋山涉水,九死一生千辛万苦历经一年进入了印度国境。到印度后,玄奘边旅行,边考察,边访学,边巡礼佛陀在各地的圣迹,最后辗转来到当时印度的佛教中心和佛教最高学府那烂陀寺。这时他离开中国已经四年了。


那烂陀寺是古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东的著名寺院,经历代国王扩建,此寺当时是全印度上千佛寺中规模最为宏大壮丽的佛教寺院,盛时,常住僧人四千余人,加上客居僧俗,超过万人。玄奘拜见了该寺住持戒贤法师。戒贤大长老已有一百多岁,道德学问在全印度名闻遐迩,时人尊称他为“正法藏”(五种如来藏之一,指圣人修行正法而达到的一种高超境界)。据说文殊菩萨三年前曾托梦给他,让他留寿等待中土僧人前来求法。玄奘的到来,使戒贤又惊又喜,当即收他为弟子并破列为他讲经(因年老他停止讲经已多年)。玄奘本有很好的基础和开赋,在戒贤的指导下修习五年,学问大长。他研习了大小乘经典,在因明(逻辑)、声明(文字音韵)、天文、地理、医方(医学)以及婆罗门教经典吠陀等多种学问上,都有很高的造诣,成为万余僧人中的佼佼者。进入那烂陀寺须“学深今古,乃得人焉”(《大唐西域记》卷九)。这万余主客僧人大都是很有学问的僧人,其中精通佛教经论达二十部的的千余人,精通三十部的有五百人,精通五十部后只有十人,这十人中就有玄奘。


此后玄奘告别戒贤大师,在印度各地游学五年,又回到那烂陀寺。这时的玄奘已是佛学大师了,很受戒贤的赏识和器重。他参与了四次重大的思想论战,都取得了胜利。特别是第四次,戒日王专门为玄奘在曲女城举行盛大的全印度遮大会。参加的官民僧俗据称有几十万之众,其中包括全印度的十八国国王、大小乘僧侣三千余人、婆罗门教及其他宗教徒二千余人,以及那烂陀寺一千余僧人。在会上,玄奘将他写的《会宗论》与《制恶见论》二文写出挂在会场门口,并按印度当时的惯例表示:“其有能破一偈(者),当截舌而谢之!”结果,“凡一十八日,莫敢当者”。玄奘名震全印度,大乘僧人称赞他是“大乘天”——大乘的圣者,小乘僧人称赞他是“解脱天”——已经解脱的圣者。


此后不久,玄奘携带着大批经像,在印度和西域沿途各国国王的递相护送下,回到了阔别十七年的祖国,受到唐太宗派来的宰相房玄龄等朝廷大臣的隆重迎接。玄奘谢绝了太宗让他还俗做官的建议,把全部精力放在了译经和讲学士。在唐太宗的全力支持下,集中了各地学问精湛的高僧五十余人(一说二十余人)参与译经工作,玄奘主持译经工作十九年,于664年去世,享年六十五岁。

留言评论

欢迎各位网友对本站评论
cache
Processed in 0.006854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