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庄严莆田铜雕佛像厂

大庄严莆田铜雕佛像厂是福建莆田专业铜雕佛像厂,以生产佛像为主(包括生漆脱胎佛像,木雕佛像,铜雕佛像,石雕佛像,泥塑佛像,彩绘佛像等)及寺院配套产品.

道教:何解“清净”与“清静”?

从字面上看,“清净”可以解释为“清洁纯净”;“清静” 可以解释为“纯正恬静、安静和宁静”。

“清净”最早出现在文子所著 《道原》:“真人体之以虚无平易,清净柔弱,纯粹素朴,不与物杂,至德天地之道,故谓之真人。” 《本际经》 也说:“无染无秽,是名清净。”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没有被污染,达到洁净的程度就是清净。

有些道书中,“净”也作“静”。 《道教义枢》 卷一 《法身义第二》:“清静者,慧心明鉴,谓之清;智体无疵,故称净。”这句话也可以这样理解:真正清静的人有智慧,能明辨是非对错,就是“清”;人的纯净,没有瑕疵和污点就是“净”。道教的 《重阳真人授丹阳二十四诀》 说:“内清静者,心不起杂念;外清静者,诸尘不染著。”在这里,清静分为内心的宁静和不着外物的清净。道教很注重清静,有指导教徒修行的《清静经》。

历史上,全真道中有清静派,是七真之一清静散人孙不二所传。宋元时期,西山道士刘玉(1257~1308) 开创净明道,强调净明即是正心诚意,教人清心寡欲,使本心不为物欲所动,不染物、不触物,清静虚明而达于无上清虚之境。


总的来说,“清净”和“清静”有很多共通的特点,但是两者也有不同的地方。“清净” 强调的是荡尽尘俗的一切污浊,使心灵达到宁静的精神状态。“清静”强调的是内心的宁静,达到与道合而为一的精神境界,是修行者追求的目标。


为什么要清净?


通过清净达到清静,是道教界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对于宗教内部而言,宗教世俗化“清净” 与 “清静”已成为趋势。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科技社会化背景下,现代科技正在对人们生活产生方方面面的影响,同时也不断冲击着道教的信仰基础。在这种冲击和碰撞的过程中,科学技术的局限性也慢慢呈现出来,科学技术能创造人们丰富的物质生活,却不能解决人们的精神困惑;科学技术能给人们提供优质的生活条件,却不能给我们一个好的生活方式;科学技术能解决现实生活问题,却无法解答许多心理问题。宗教却有这方面的优势,与科学技术有互补作用,也是服务社会的重要因素。重要的是,我们是否有清静的理

念、平和的心态、素朴的生活方式去应对,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积极挖掘道教经典的思想内涵,重接活水源头,完善道教的信仰体系 (比如说完善道的信仰体系),作出符合现代人精神需求的阐释,满足现代人精神需求,提高道教界自身生存能力。所以说,从清净达到清静,也是道教满足自身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

通过清净达到清静,是纯正道教信仰的需要。大家都知道道教徒信仰的对象是“道”和“神仙”。在这里可以这样说,“道”是清静的,虚无的,混沌的;“神仙”是形象的,实有的,人格的。宇宙本原之“道”的特性是清静的,而她所产生的万物是不断运动的,但万物的运动最终又回归“道”的根本。 《道德经》 第四十五章还说:“清静为天下正。”作为一个道教徒,我们应该认识“道”的特性,理解“道”的内涵,纯正道教的信仰,强调清净的作用,把清静寡欲作为重要的教义思想。


通过清净达到清静,是修持自我的内在需要。信仰道的信徒,还要修持道。修持道就是一个不断寻找自我、修正自我、完善自我并要坚持不懈的过程,从而达到不断贴近或契合“道”的行为,这就是“为道日损”。

我们理解了清净的意义,也知道清净对修行的好处,可是要达到真正的清净却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人不可能个体存在,在日常生活和工作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总会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总会受到这样那样的诱惑,产生这样那样的希求、奢望、情感等。对于修道的人来说,这些都是修道的绊脚石。所以说,人要想进入真正的清净境界,主要的法则就是少私寡欲,要追求物我两忘,摒弃智巧和思绪,淡泊名利,无忧无虑地超越精神境界。然而,这种追求说出来很容易,做起来很难,坚持不懈做下去就更不容易了。

总而言之,“清净”是道教徒修持自我、提升自我素养的重要理念,也是当代道教适应现代社会,顺应时代潮流的需要。“清静” 作为道教最重要的教义思想之一,是修行者经过长期的修持自我完善自我过程达到的目标。清静无为并不是无所事事,什么事都不做;而是顺应自然而为,是“有所为,有所不为”;以至达到“无为而无所不为”的神仙境界,最终达到与道合而为一。作为信道修道之人,应该发向善之心时刻提醒自己,行清净之路坚持脚踏实地,守质朴之本坚持朴素生活,法自然和谐顺应规律办事。

cache
Processed in 0.005290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