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庄严莆田铜雕佛像厂

大庄严莆田铜雕佛像厂是福建莆田专业铜雕佛像厂,以生产佛像为主(包括生漆脱胎佛像,木雕佛像,铜雕佛像,石雕佛像,泥塑佛像,彩绘佛像等)及寺院配套产品.

抵制压力,恪尽职守

抵制压力,恪尽职守


   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者也。———孟子

  孟子提出“为君尽君道”、“为臣尽臣道”,用现代的话来引申解释,意思是说上下都要尽职尽责。

  孟子认为,一个政府能不能尽到保民的责任,其实要看这个政府肯不肯用心去为人民做事,而和能力没有关系。为此,孟子向齐宣王打了个有趣的比喻,他说现在如果有一个人对你说,我的力量可以举得起三千斤重的东西,却没有办法举起一根羽毛;我的眼睛可以看得见非常细微的东西,却无法看见一整车的木材,请问你你会相信他说的话吗?当然,这个比喻的答案是不相信,因为很明显,这个人举不起来一根羽毛,看不见一整车的木材,是这个人不肯用心去做去看,而不是他的能力不够。

  有人认为儒家的伦理,就是“责任伦理”,这不无道理。一个缺乏责任的社会,是不会有秩序的,是没有和谐的。所以,在儒家观念里,一个凭“责任伦理”原则行事的人在决定行动时,必充分考虑其行动可能产生的后果,并对此后果负责。这个后果是指对社会的影响,而不是个人前途命运的影响。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个人可以奉献一切,包括牺牲生命。历史上这样的人不少,宋朝的包拯就是这样的人。

  按照宋朝的规矩,谁要到衙门告状,先得托人写状子,还得通过衙门小史传递给知府。一些讼师恶棍,就趁机敲榨勒索。包拯破了这条规矩,老百姓要诉冤告状,可以到府衙门前击鼓。鼓声一响,府衙门就大开正门,让百姓直接上堂控告。这样一来,衙门的小史要想做手脚也不敢了。

  有一年,开封发大水,那里一条惠民河河道阻塞,水排泄不出去。包拯一调查,河道阻塞的原因是有些宦官、权贵侵占了河道,在河道上修筑花园、亭台,包拯立刻下命令,要这些园主把河道上的建筑全部拆掉。有个权贵不肯拆除。开封府派人去催促,那人还强词夺理,拿出一张地契,硬说那块地是他的产业。包拯详细一检查,发现地契是那个权贵自己伪造的。包拯十分生气,勒令那人拆掉花园,还写了一份奏章向宋仁宗揭发。那人一看事情闹大,要是仁宗真的追究起来,也没有他的好处,只好乖乖地把花园拆了。

  一些权贵听到包拯执法严明,都吓得不敢为非作歹。有个权贵想通关节,打算送点什么礼物给包拯,旁人提醒他,别白操心了,包拯的廉洁奉公是出了名的。他原来在端州(今广东肇庆)做过官。端州出产的砚台,是当地的特产。皇宫规定,端州官员每年要进贡一批端砚到内廷去。在端州做官的人往往借进贡的机会,向百姓大肆搜刮,私下贪污一批,去讨好那些权贵大臣。搜刮去的端砚比进贡的要多出几十倍。后来,包拯到了端州,向民间征收端砚,除了进贡朝廷的以外,连一块都不增加。直到他离开端州,从没有私自要过一块端砚。

  那权贵听了,知道没有空子好钻,也只好罢休。后来开封府的男女老少,没有人不知道包拯是个大清官。民间流传着两句歌谣:“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阎罗”是传说里管地狱的神。)

  包拯对亲戚朋友也十分严格。有的亲戚想利用他做靠山,他一点也不照顾。日子一久,亲戚朋友知道他的脾气,也不敢再为私人的事情去找他了。

  宋仁宗很器重包拯,提升他为枢密副使。他做了大官,家里的生活照样十分朴素,跟普通百姓一样。过了五年,他得重病死了,留下了一份遗嘱说:后代子孙做了官,如果犯了贪污罪,不许回老家;死了以后,也不许葬在咱包家的坟地上。

  由于包拯一生做官清廉,不但生前得到人们的赞扬,在他死后,人们也把他当作清官的典型,尊称他“包青天”,而儒家正是以教化百姓为天责!历史上儒者们,除了表现出他们对人民生命财产的深切关怀外,并且致力于人民的教化工作,最后则以平治天下作为自己的责任。

上一篇文章 : 不受他人言论左右 下一篇文章 : 经得起生活的磨难
cache
Processed in 0.005458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