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庄严莆田铜雕佛像厂

大庄严莆田铜雕佛像厂是福建莆田专业铜雕佛像厂,以生产佛像为主(包括生漆脱胎佛像,木雕佛像,铜雕佛像,石雕佛像,泥塑佛像,彩绘佛像等)及寺院配套产品.

梁启超有哪些佛学著作

梁启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省新会县人。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政治人物,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学者。在政治上,他是 一具民族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他和康有为、谭嗣同等人倡导维新,发起戊戍变法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学问方面,梁启超是一名知识渊博、学 有成就的大学问家。他出身于举人家庭,从小接受儒学文化教育,27岁时受都于公羊学名师,又远渡日本,周游欧美,对古今中外都很了解。因此,他的学术研究 范围极广,涉及中国文化的许多方面。尤其是在1920年以后,他放弃政治活动,潜心学术,撰著了多种学术专著,发表了许多研究论文。佛教也是他的研究领域 之一,对佛学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


梁启超的佛学思想

梁启超的佛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段时间之内,一是从戊戍变法到辛亥革命期间,一是从欧美回国后直到去世。在前一时期,他先后发表了佛学论文和讲演稿十余篇,主要是 宣扬佛教的“勇猛”、“无畏”等,企图用佛教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来激励人们积极从事变法维新运动。他这时的佛教学研究,主要是为其政治活动服务的。 1919年,梁启超从欧美回国后,开学对西方文明感到失望,对中国当时流行的社会主义思想和民主革命运动也认为行不通,对政治失望之余,他开始大搞佛学研 究,力图通过佛学研究来复兴中国文化。在此时期之内,他潜心学问,写出了大量的佛学著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梁启超一生的学术著作,大部分之已收入《饮 冰室合集》之中。他的主要佛学研究成果,又集中收在《佛学研究十八篇》论文集里,《佛学研究十八篇》就是他在第二个时期内写成的。

 

梁启超的佛学研究成果

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佛教史的研究。

他对佛教史的研究,主要涉及了印度与中国佛教两部分。他在《印度佛教概论》、《中国佛教兴衰沿革说略》、《佛教之初输入》等论文中, 对佛教在印度的形成、发展及其在中国的演变做了全面的综述,指出印度佛教的产生发展受到希腊思想的影响,而其传入中国主要是由于得到了月氏王迦腻色迦的支 持,传入的路径最初是从海路开始的,首先传入了中国的南方。在他看来,佛教作为一种外来的宗教,之所以能为中国人所接受,首先是因为迎合了当时中国人的精 神需求。而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又随历史时代不同和地理环境差异,表现出不同时期的不同特征,尤其是中国南北地理环境的差异,使南北佛教形成了“南方尚理 解,北方重信仰“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宗教风格。他的这些研究成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时至今日,他的一些观点仍为学界所继用。

 

二、佛教经典的疏理。

梁启超曾著有《读异部宗轮论述记》、《说四阿含》、《说六足》、《发智》、《说大毗婆沙》、《读修行道地经》、《佛家经录在中国目录 学之地位》、《见于高僧传中支那著述》等文章。此类文章,对佛教比较重要的经典作了介绍,有的并做了校勘及考证,指出了它们在中国的流布变迁的过程,强调 了研究佛教经典的必要性和研究方法。他认为,研究阿含,可以知道早期佛教的基本教义、历史背景,可以看出佛教产生的原因。研究方法采用目录整理、分类编 卡、建立表格等各种方法。他还对历史上的一些有争议的经典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如他认为《四十二章经》、《牟子理惑论》等都是后出的伪经或伪书,《大乘起信论》不是马鸣所撰,而是中国人假托马鸣。而是中国人假托马鸣所作的伪经。这些观点,得到了佛学界一些人的支持,时至今日仍有人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

 

三、对佛教翻译史的考察。

梁启超著有《翻译文学与佛典》、《佛典之翻译》等论文。他在这些文章制定了一个中国佛教译经史的目录,概括了佛教译梵为汉时的特 点,介绍了一些经典的版本、异译的情况,对一些伪经也作了说明,从而大体上指出了佛经翻译史的基本脉络。他认为,在中国佛教翻译史上,由于南北两地文化的 差异,出现了意译、直译风格的中国佛教翻译史上,由于南北两地文化的差异,出现了意译、直译风格的的不同,同时在翻译中存在着译经时间越晚,愈不容易读懂 的规律,他同时还指出,佛经翻译对中国文字、语法、文学等领域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

 

四、中印佛教文化交流的问题。

他写有《佛教与西域》、《千五百年之中国留学生》等文章,把印度和西域来华僧人和中国到西土留学的僧人作了统计,整理成表 格,并将每个人作简单介绍,列出译经目录、来华时间、求法年代等,并介绍了中印交通的路线、途径,同时他还把来我国传教的僧人分成西域期、炎宾期和天竺期 三个阶段,对中国佛教史和中印文化交流史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

 

五、对佛教教义解释发微。

他在《佛陀时代及原始佛教教理纲要》、《佛教教理在中国之发展》、《佛教心理学浅测》诸文中,对佛教教义作了阐述了。他认为一切 佛教教义最终全部归结为“无我”二字,要达到无我的境界,就要进行心理的修行活动,佛教所说的“无色法”,就是现在西方心理学说所说的内容,而西方建立的 心理学是通过实证而获得的,佛教则是通过个人的修行体会而得到的,两者有很多共同之处,但建立在方法截然不同。这种引用西方心理学来比证佛教的研究方法, 对我们现在研究佛教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世人对他的评价

梁启超凭借自己深厚的功底,学贯中西的广博知识,对佛教做了广泛的研究。其中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后人把他的佛学界思想概括为“富有启发性、富有鼓舞性、富有创造性、富有历史性、富有情感性”五大特征,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上一篇文章 : 因果循环 下一篇文章 : 云南傣族地区的南传佛教有何特点
cache
Processed in 0.004958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