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庄严莆田铜雕佛像厂

大庄严莆田铜雕佛像厂是福建莆田专业铜雕佛像厂,以生产佛像为主(包括生漆脱胎佛像,木雕佛像,铜雕佛像,石雕佛像,泥塑佛像,彩绘佛像等)及寺院配套产品.

龙树的主要观点

龙树是印度古代佛教哲学家,大乘佛教中观学派的奠基者。“龙树”,梵文为Nagarjuna,又译“龙猛”、“龙胜”。约2~3世纪人。关于他的生平,有各种不同的传说。据说他出生在南印度的毗达婆国,属婆罗门种姓。幼年即通晓婆罗门经典及天文、地理、医术等各种学问。后来皈依佛教,先学小乘三藏,后在雪山一带得大乘经典,认识到了大乘佛教的奥秘,确立了系统的大乘佛教中观派理论。此后,龙树回到南印度,创立、宣传大乘学说,深受南印度安达罗国的引正王的支持。晚年住在黑峰山(今哥斯坦河上游)。一说住在阿摩罗缚底大塔西北50公里的吉祥山,并传其为王子所杀。


龙树的主要思想可以概括为“中道缘起”、“二谛说”和“实相涅盘”三个方面。


一、中道缘起。所谓缘起,“缘”就是事物所赖以生起的条件,“起”就是生起的意思。缘起就是一切事物所赖以生起的原因、条件。缘起论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因缘和合而生的,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的。即“此有则彼有,此生则彼生”。原始佛学的根本思想,就在于说明因果现象,即所谓缘起的道理。在原始佛学时期,缘起说是对人生现象的解释。随着佛教的发展,缘起说也从单纯对人生现象的解释扩大到宇宙一切现象上去。在缘起说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两种级端的看法:一是部派佛教说一切有部的观点,认为主体以外的一切现象都是因缘而生的,所以是实有的,即“我空法有”。与此相反,方广部认为,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都是空无所有的,这种观点正是对有部实有说的直接反动。龙树认为,方广部虽然纠正了有部“有”的极端,却又陷入了“空”的仿见,即所谓“方广道人恶取空”。为了批判这种偏执空的邪见,解释事物生起的因果联系及事物的真象,龙树提出了新的缘起理论“中道缘起”说。


所谓中道缘起,是以否定有无、生灭等各种对立的两个极端,用不偏不倚的观点解释万物的缘起,说明世界的现象。龙树认为,佛教的缘起论是全面的,不是单纯说有或说无,而是有无的统一。如果从因果关系上说有无,所推论出来的无非是生灭、断常、一异、来去等现象,这些都是从时空上因果相望而讲的。真正的缘起说是对这所有的极端都加以否定,以此来反现事物的事实。《中论·观因缘品第一》说:“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我稽道礼佛,诸说中第一”。这就是龙树所提出的著名的“八不缘起”说。“八不缘起”是龙树各种可能的自性见所作的正反双边否定,任何对于生灭、断常、一异、来去等的执著,都是自性偏见,都是戏论。只有否定一切自性见,超出一切戏论,才能得到对现象实在的认识,悟解究竟实相。


《中论·观四谛品》说:“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无,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在龙树看来,宇宙间的一切现象,无论从时间的绵延上看,还是从空间的组合上看,都是因缘和合而有的,而在“一切法缘起”这一前提中,必然蕴含着“一切法性空”的命题。因为事物既然是因缘而生的,就是没有自性的,无自性也就是性空。这个空并不是否定一切的虚无,一切法性空的命题只是说明一切事物没有自性,而事物作为无自性的假名还是存在的。“假名”即语言概念,是主体表达、交流思想的工具,它可以代表事物,但不等于事物本身。由于“空”不是可描述的存在,要把握这一最高实在又离不开假名。一切名相概念都是为了把握实相而权且施设的工具,此即所谓“空不离假”,“假不离空”。“空”只有兼融“假名”,才是包含无限多样性的普遍;“假名”只有建立在荡相遣执的空的基础上,才能成为指涉实相的工具。这就是“不坏假名而说实相”的“中道观”。


如是说龙树的“中道观”是破除正反两边的偏见而执持中道之说,也不符合龙树本意。龙虽然说一切法没有自性,但并不执着一切法之空性,否则将同样陷入自性见的陷阱而不能自拔。《中论·观行品》曰:“大圣说空法,为离诸见故;若复见有空,诸佛所不化。”


二、二谛说。二谛,即“俗谛”和“真谛”。龙树认为,佛陀为那些被无明覆盖的凡夫说法时,采用俗谛,承认世界和众生的真实存在;为那些已经洞察真理、消除无明的人说法时,采用真谛,否定世界和众生的真实性。俗谛,即世间的认识,是佛陀说法的方便;真谛,是所谓对诸法实相的体悟,即佛教真理。真俗二谛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从根本上说,俗谛是虚幻的,颠倒的,真谛是绝对真实的,真俗二谛是绝对对立的;同时,二者是又是统一的,不可或缺的。俗谛是把握真谛的方便,是通向真谛的阶梯;真谛是俗谛的究竟,是俗谛得以成立的根本。因此,必须将二谛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不偏于俗,也不偏于真,真俗一如,凡圣为一,此即中道。


三、实相涅盘。龙树的中道缘起论在实践方面的应用就是“实相涅盘”。在佛教的实践方面,以涅盘为终级目标。在佛教发展的初期,基于人生是苦的价值判断,所追求的涅盘状戊即所说的“灰身灭智”,是对自身消级否定。到龙树时期,伴随着缘起说的发展,涅盘境界也随着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涅盘不再是对肉体的消级否定,而是对人和的宇宙真实的积极追求。龙树所讲的涅盘,是破除一切偏见,显示诸法的真实。涅盘的究竟境界中对实相的完全显示,即“无余涅盘”。在达到这个境界以前,叫趣向涅盘,即向无余涅盘的无限接近。相对于无余涅盘而言,这种无限趣向无余涅盘的过程,也可以称为一种涅盘境界,即“无住涅盘”。从实相的角度来看,一切法的实相就是指与涅盘相对的世间事物的实相,而世间一切事物究竟实相即是“毕竟空性”,以空为实相,这实相也就成了涅盘的内容。于是,世间和涅盘在实相的基础上达到了统一。这样,在趣向涅盘的过程中,只要世间是无尽的,就不会离开世间而另求涅盘。这就是所说的“烦恼即菩提,世间即涅盘”。《中论·观涅盘品》说:“涅盘与世间,无有少分别;世间与涅盘,亦无少分别。涅盘之实际,及与世间际,如是二际者,无毫厘差别。”这样,对佛教最高真理的认识和对佛教最高境界的追求,在实践的基础上得到了统一。


龙树的学说对佛教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第一,确立大乘佛教。龙树是大乘佛教始祖,由于他的阐述和倡导,大乘佛教才最终确立,性空中道之义从此得以广泛传播,奠定了后来大乘佛教的两大主流,虽然在龙树当世,中观并没形成学派,但龙树的中道思想和以破为立的方法论原则,成为中观学派得到以创立的最重要的理论资粮。第三,龙树的中观理论自5世纪始由鸠罗什系统地传到我国,中国佛教教宗派如三论宗、天台因此,龙树又被称为“八宗祖师”、“第二佛陀”,成为佛教历史上仅次于佛陀的重要人物。


龙树著述颇丰,有“千部论主”之称。现存汉译本有20多种,署名龙树的藏译经典有100多种,其中许多是伪托或以讹传讹的。据考证,确系龙树撰定的有如下十几部:《中论》、《十二门论》、《七十空性论》、《大智度论》、《回诤论》、《六十颂如理论》、《十住毗婆沙论》、《大乘二十颂论》、《菩提资粮论》、《因缘心论颂》、《广破经论》、《宝行王正论》、《龙树菩萨劝诫王颂》等。

上一篇文章 : 吕澂的佛学贡献 下一篇文章 : 藏传佛教定学的流派
cache
Processed in 0.005496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