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庄严莆田铜雕佛像厂

大庄严莆田铜雕佛像厂是福建莆田专业铜雕佛像厂,以生产佛像为主(包括生漆脱胎佛像,木雕佛像,铜雕佛像,石雕佛像,泥塑佛像,彩绘佛像等)及寺院配套产品.

长生成仙的外丹术

    外丹术在古代冶炼术基础上兴起,来源于人们对长生和成仙的渴求,是古人企图超越生命和死亡的斗争精神。后被道教所吸纳,而成为道士们修道成仙的一种重要方技。

    “外丹术”的由来


    “外丹术”源于人们对长生和成仙的渴求,是由服食丹药发展而来的,后来,成为道教达到其长寿目标的一种手段。


    相传黄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外炼的金丹。根据《史记》等书的记载,黄帝曾经铸鼎于荆山,并在那里炼制丹砂,进而提炼出“黄金”。从汉代到唐朝末期,是外丹术发展的重要阶段,汉武帝相信金丹不仅可以延年益寿,而且能够使人不死,所以大力支持方士炼丹。淮南王刘安招揽众多的方士朝廷炼丹活动,同时还撰写了许多炼丹的秘籍,比如为后人津津乐道的《枕中鸿宝秘书》就是其中之一。


    道教产生之后,外丹术也便成了道门重要的方术活动之一。外丹与符一起,被当做道教的两大方术体系。道教认为,由于丹砂可以反复变化,并且黄金可以永久,故而用它们制成的丹药,吃了就可以长生不老。所以,为了得到长生不老的仙药,方士们首先在自然界中寻找,却屡屡失败,这就促使方士们转向思考“合成制造”,由于当时的冶炼术已相当发达,方士们想到把炼金术转为炼丹术是一个可行的选择,原因是炼金术冶炼的是黄金和白银,就是铅和汞的化合物,由于黄金是不变的,这就意味着长生不死,又由于做原料的汞在炼制时会由银白色变黄、变褐,就是氧化汞之类的化合物,但继续冶炼这些化合物又发生分解再生成银白色的汞,这就意味着它有逆转的功能,而长生不老的实质就是生命的逆转和永生。


    不过,无论如何,在各种条件的促使下,外丹术得以应运而生。并随着炼丹活动的存在和发展,而在道教组织中逐渐形成了以炼丹为主要修行的金丹派。后来,由于外丹服食导致许多人中毒死亡,而才使得外丹术逐渐衰落,直至五代以后被内丹修炼所取代。


    所谓“外丹术”


    “外丹术”,是中国古代化学的原始形态,它萌芽于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于秦汉时代。而后被东汉末的道教所吸并纳入,至唐代时达到鼎盛。


    外丹术包括了炼金术。最早是通过炼制铅、汞等药物来制作长生不老的丹药。开始被称作金丹,后来为了与内丹区分,而称为外丹。为以特异的矿石为原料,用炉鼎来烧炼丹砂,服丹砂后能使人长生不死的方术,同时又有用这种技术来炼制假的黄金和白银(即药金和药银)的,所以又把此方术称为“外丹黄白术”。


    外丹术对中国传统医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比如,诞生于隋末唐初的我国第一部制药学专著《雷公炮炙论》就受道教外丹术影响比较明显。具体体现在:将外丹禁忌,外丹操作诸如水飞、研磨、六一泥固济法、伏火法、关法、煿法等,外丹器皿诸如瓷瓶子、瓷合子、瓷锅子、铛、筛罗、乳钵等移入炮制操作,并借用草木药炼丹的方法,将草木药作为辅料炮制药物。它是中药制药学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此外,外丹术的诞生也造就出许多著名的炼丹家。例如,魏伯阳、葛洪,以及陶弘景。他们或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总结前人的经验,著作了大批有关金丹的典籍,其间尤以魏伯阳所取得的成就最为显著,其所撰著的《周易参同契》直到现在都被后世道教学者所美誉。在这本典籍中,魏伯阳以模拟自然为基本论点,假借易卦爻象,为炼丹术建构了理论体系,因而成就了道教炼丹史上一部很了不起的著作。因此,《周易参同契》也被称誉为“万古丹经王”。


    外丹术的兴起及其鼎盛,跟其所赋予给大家的向往是分不开的。据记载,凡相信外丹术的人,均这般认为:“既然丹砂可以反复变化,黄金可以永久,那么, 用它们制成的丹药,定吃了可以长生不老”。因此,外丹术一经诞生便就被追求长生不死的道教所吸收,并给加以演绎。从些而成就了一个“长生成仙”的仙术的绵延及其发展。

上一篇文章 : 长生不死的修炼信仰 下一篇文章 : 长生久视的辟谷术
cache
Processed in 0.004700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