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庄严莆田铜雕佛像厂

大庄严莆田铜雕佛像厂是福建莆田专业铜雕佛像厂,以生产佛像为主(包括生漆脱胎佛像,木雕佛像,铜雕佛像,石雕佛像,泥塑佛像,彩绘佛像等)及寺院配套产品.

有教必有派:和而不同的宗派

  道教是诸多道派的集合体。自东汉时的天师道和太平道开始,道教在千年岁月的洗礼下生发出诸多派别,尤其在南宋和金对峙期间,众多新道派的兴起,使得道教呈现出一种纷繁、多姿的景象,直至元末以后,才逐步融合成正一和全真两大道派分主天下的局面。


  在道教理论范畴中,道派是道教的主干,众多的道派是形成道教的最基本形式。故而,有人说,道教为道派的大集合,是为诸多道派的集合体。在一千八百多年的道教历史中,纷繁多姿的道派以其枝丫繁盛的形态始终伴随其中。


东汉顺帝时期的“五斗米道”,灵帝建宁、熹平之际的太平道,为世人最初认识的道教派别。随着社会条件的变化,道教宗派开始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开始经历凋零、又重生这一过程。所以,道教宗派在历史的长河中开始出现一种兴衰分合的现象:有些宗派走向衰亡, 些宗派开始繁衍。


  时至东晋南北朝,道派被分支出了上清、灵宝、楼观等派别。这之后,道教的派生别更多,影响也更深广,至南宋与金对峙时期及其前后,道教宗派呈现了南北齐开放之局面:北方兴起了全真道、真大道、太一道等诸多新道派。南方则出现了天心派、神霄派、清微派、东华派、净明道等诸多符箓新派,至此,道教宗派源流中呈现了道派纷呈的鼎盛景象。不过,至元末以后,道派纷呈的景象被正一和全真两大道派分主天下的局面所替代。


  道教各宗派出现的时间有先后,产生的主客观条件也有差异,但有一点却是大体相同的:即,这些宗派大都是出现在人民苦难深重、社会矛盾激化的时期。譬如:五斗米道和太平道,就产生于东汉末政治腐朽黑暗、经济危机深重时期。上清、灵宝派则出现在东晋赢弱、十六国纷争时期。北方三个新道派和南方诸符箓新派,则是源于北宋微、钦二帝被俘、南宋孱弱和民族矛盾空前尖锐的时期。


  究其原因,道派的产生,除了剥削阶级需要利用宗教作为麻醉和控制群众的手段以后,更在于人民处于苦难境地而倍想,从宗教信仰中寻求暂时慰藉和生活的希望。于此,各个道派就随所处的时代得以应运而生了。


  在道派创建之初,大多数创教人皆以神降经书相张扬,借以耸动听闻,吸引群众的。例如:五斗米道创建时,宣扬的是太上老君亲降鹤鸣山授张道陵新出正一盟威之道。太平道创建时,则是宣扬张角获得了神人降授给其的神书一百七十卷,即《太平经》。上清派创建时,宣扬魏夫人和诸仙真降授杨羲、许谧以《上清真经》。灵宝派创建时,宣扬葛巢甫获得了元始天尊降授给的《灵宝经》。如此等等。


  也正因此,诸多道派都以神授予的经书之名来称其派。比如:张道陵据正一盟威之道称正一道(五斗米道、天师道皆为俗称)。张角以《太平经》称太平道。杨羲、许谧据《上清经》称上清派。葛巢甫据《灵宝经》称灵宝派,诸如此类等等。虽然,这种神授经书的故事,皆属于神话传说,但却可最轻易就能引起苦难群众的内心共鸣,故而,诸多道派从建立之初很快就强壮起来。除很多以道教经书命名的道派以外,还有不少以创教地区来命名的道派,如楼观道、龙虎宗、茅山宗、阁皂宗,以及后来的龙门派等。另外,还有根据教义主旨命名的道派,如全真道、太一道。又有据祖师之名命名的道派,如三丰派、萨祖派等。


  道教诸派基本信仰和追求的目标,大体上是相同的,皆以老子的“道”为基本信仰,以长生成仙为终极目标,此为各宗派“共性”,与此同时,各宗派又各有其个性。各宗派的个性,源于其对基本信仰和目标的不同理解,及实现基本目标所采取的不同手段与途径。


  在早期道教中,各宗派在追求长生不死的目标上还没有区别,只是在实现目标的途径上有所不同。大略言之,一种为企图借助符箓咒术、祈禳、斋醮,辅以行气、导引、存神、守一等修炼手段,以期达到长生成仙的目的。另一种为企图借助服食外丹、修练内丹等途径,来达到成仙得道的目的。主修前一类道术的道派即为符箓派生,主修后一类道术的道派则为丹鼎派、炼养派生。不过,无论是主修符箓的符箓派,还是主修内、外丹的丹鼎派,其所追求的长生成仙的目标,皆是以肉体与精神共存、肉体不死为特征的。其所修方术虽各种名目,但皆不外乎为了炼神和炼形,以期达到形神共存,即“形神俱妙”,而“肉体飞升”。然而,当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各种方术都未能达到肉体不死的目的时,许多道派便不得不在其信仰目标上作此修正,即不再强调“形神俱妙”、“肉体飞升”,而只是追求成仙证道的笼统目标。于此,这一信仰上的转变,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信仰和实践间的矛盾,但却也淡化了道教所固有的特性。


  尽管道教诸宗派,在基本信仰上大体相同,但前期出现的道派和后期出现的道派在性质上却有着较大的差别。这是因为,一方面,早期道派曾处于初创时期,其教义和教规还不甚完备,故而在发展方向,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另一方面,则主要源于它们皆都是兴起于民间,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劳动群众对社会不公的不满情绪和要求改变现状的愿望,再加上当时统治阶级还来不及用封建礼法对它们进行约束、管理、故而,当社会动乱、阶级矛盾激化时,这些道派便往往成为组织和发动农民起义的旗帜和纽带。


  道教诸派在理论和教义方面,存在的差别很小,因此,各派之间几乎没有理论上纷争。相反,各派之间的互相汲取却比较突出。比如,符箓派之间会互相汲取的结果,才使得各宗派的特点得以进一步融合。这也是后期道教各派能互相联合为两大教派的原因之一。


此外,道教各派善于兼收并蓄,除各宗派之间彼此汲取外,还多汲取儒、释思想。从而,使得道教各派无不被打上了“三教合一”的烙印。

上一篇文章 : 四梵天四天 下一篇文章 : 元代道派的融合
cache
Processed in 0.005262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