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庄严莆田铜雕佛像厂

大庄严莆田铜雕佛像厂是福建莆田专业铜雕佛像厂,以生产佛像为主(包括生漆脱胎佛像,木雕佛像,铜雕佛像,石雕佛像,泥塑佛像,彩绘佛像等)及寺院配套产品.

诵经之韵,绕梁三日—释僧辩

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若多嗔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嗔;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饶益,是故众生常应心念。——《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南宋时的释僧辩,俗家姓吴,建康人氏,在安乐寺出家。他从小就爱读佛经,所读的经哀婉折衷,独步一时。一次,他在新亭刘绍家里居住,初更便开始读经,读到兴致时,一群白鹤也飞到石阶前听他读经,直到全部读完,白鹤才一起飞去。从此以后,他的名声大振,所有读经的人,都奉他为宗师。

南齐的文宣王,曾经梦见自己在佛前读《维摩经》,醒来后,即时走进佛堂,按照梦中的样子诵念《维摩经》,觉得音韵悠扬,十分悦耳。他高兴地说:“明天我要召集在京师善于读经的出家人僧辩、普智、道兴、慧忍及超胜,让他们轮流读经。”第二天一早,文宣王就派人礼请僧辩等前来。僧辩只读《维摩经》一章,七言偈一首,读得响遏行云,美妙的声音在屋梁上回旋不绝,历久不散。

白马寺有一个叫释昙凭的僧人,他和僧辩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俗家姓名叫杨建,南安地方人氏。少年时就到京师学习唱赞,唱出的音调十分好听,可是当时的人却不大推崇他。他日夜精勤地研习,渐渐地便卓然出众。后来离开京师,返回西蜀,居住在龙渊寺。当地的人很喜爱他读经颂赞的声音,当他唱赞的时候,象和马听到都为之悲鸣;街上的行人,往往驻足细听。后来他铸造了一口铜钟,铜钟也有种种高低不同的音韵。

 

释僧辩 [《续高僧传》卷第十五]

释僧辩。俗姓张。南阳人也。渚宫陷没入关住于冯翊焉。年甫七岁日诵千言。时以奇之。声于乡壤。十岁欣仰道法思欲出家。局以公宪。未蒙剃落。乃听维摩仁王二经。文义俱收。升座覆述。宣吐教理有称于时。先学大德相顾曰。吾等没后不足忧也。此人出家绍隆遗法矣。开皇初年。敕遣苏威。简取三千人用充度限。辩年幼小最在末行。轻其行业召令口诵。言词清啭章句契断。神明朗正。见者属目。由是大蒙嗟赏。余并不试。同得出家。受具已后专寻经论。时有智凝法师。学望京华德隆岳表。辩从问知津乃经累载。承席覆述允合同伦。遂使旁疏异解曲有正量。识者佥悟击其大节。大业初岁。召入大禅定道场。众复屯之欣其开解。武德之始。步出关东蒲虞陕虢。大弘法化。四远驰造倍胜初闻。尝处芮城将开摄论。露缦而听。李释同奔序王将了。黄巾致问酬答乃竟。终诵前关。辩曰。正法自明邪风致翳。虽重广诵不异前通。黄巾高问转增愚叟谓其义壮。忽旋风勃起径趣李宗。缦倒掩抑身首烦扰。冠帻交横衣发紊乱。风至僧伦怗然自灭。大众笑异其相。一时便散。明旦入文。??然莫集。辩虽乘此胜。而言色不改。时共服其异度也。贞观翻经被征证义。弘福寺立又召居之。虽屡处以英华而情不存得丧。约时讲说不替寒温。异学名宾皆欣预席。故使海之内外僧杂华夷不远万里承风参谒。俱舍一论振古未开。道岳法师命章构释。辩正讲论废而听之。随闻出钞三百余纸。或闻初开法肆或中途少闲。但有法坐无论胜负。咸预位席横经而听。斯渴法之。深良未俦矣。而谦让知。足不重荣势。名满天下。公卿咸委。而不识其形也。皆来觅之。辩如常威仪不变其节。任其来去曾无迎送。时侪伦诸德。以此怀尚而不能行也。以贞观十六年六月十三日卒于弘福寺。春秋七十有五。于时炎曦赫盛停尸二旬。而相等生存形色不变。迄至于葬日亦不腐朽。于时亢旱积久埃尘涨天。明当将送夜降微雨。故得幢盖引列。俱得升济。七众导从不疲形苦。殡于郊西龙首之原。凿土为龛处之。于内门通行路。道俗同观。至今四年鲜明如在。自辩置怀慈济。爱法为功。路见贫苦不简人畜。皆尽其身命济其危厄。讲听之务惟其恒习。其摄论中边唯识思尘佛性无论。并具出章疏在世流布。

cache
Processed in 0.005809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