窟室由前后两室组成,主室为覆斗顶方形窟,西壁开录顶方龛,龛内仅存如来倚坐像一身,头、胸部有两手已残。龛顶画千手千眼观音经变,四披画如意轮、不空绢索等密教曼荼罗。前室前部已经塌毁,北壁保存在咸能六年(865)墨书《莫高窟记》一方,现字迹已完全不存,幸有早年的临摹品存世,是研究莫高窟创建史的珍贵资料。
该窟的经变画绘于四壁四顶及前室天井,数量有14幅之多,是经变画数量最多的洞窟之一。该窟开凿于咸通年间,是张议潮的功德窟,南北壁及东壁下方,在长8.20米,宽1.05米的区划内,画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和宋国河内郡夫人宋氏出行图。张议潮出行图共画人物114身,出行图的前方,以军乐和歌舞为先导,画五方旗、六纛、门旌、信幡,以及执哨仪仗引马衙官。其后画张议潮及其子弟军,张议潮头戴幞头,穿圆领红袍,骑马立桥头上。最后画面转向东壁,画射猎、驮运等。与之相对的北壁画宋国夫人出行图,描绘人物近240身,前方以歌舞百戏为先导,其中戴竿者头顶长竿,上有四人嬉戏,其旁还有乐队和伴舞。其后画车辇肩舆和信者传书,辇舆后方是高居马上的张议潮夫人宋氏,最后在东壁北侧画驼队、射猎等场景。在两幅出行图的拐角处,有搭建炕灶留下的痕迹,窟室壁画也被严重熏毁,为1920年沙俄白军逃到敦煌时在窟内住宿、烧火做饭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