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庄严莆田铜雕佛像厂

大庄严莆田铜雕佛像厂是福建莆田专业铜雕佛像厂,以生产佛像为主(包括生漆脱胎佛像,木雕佛像,铜雕佛像,石雕佛像,泥塑佛像,彩绘佛像等)及寺院配套产品.

东方最大的泥彩塑艺术陈列馆-麦积山石窟

甘肃麦积山石窟为何被称作东方最大的泥彩塑艺术陈列馆?


麦积山石窟始建于公元384年,被誉为“东方最大的泥彩塑艺术陈 列馆”,位于甘肃省天水县东南的麦积山上,现存洞窟194个,泥塑、石雕造佛像7200多件,壁画1300多平方米。麦积山石窟大都开凿在悬崖峭壁之上, 很多洞窟修成“崖阁”,洞窟之间架设凌空栈道,别具一格。在东崖泥塑大佛上面15米高处的七佛阁,建在离地面50度米的峭壁上,是我国典型的汉武雅阁建 筑。麦积山石窟艺术以精美的泥塑艺术为主,大致可分为高浮塑、圆塑、粘贴塑和壁塑四类。在艺术形式上追求静穆庄严的艺术境界,动静结合,严谨而不死板,同时,也注意作品的整体性及其与建筑、壁画的协调性。


在艺术形象的塑造方面则具有明显的写意性和强烈的世俗性。在创建时期,造像题材以三世佛、交脚弥勒菩萨和思惟菩萨为主。北魏时期,造像题材更为丰富,新增了五尊(一佛二菩萨二弟子)和七尊(一佛二菩萨二弟子二力士)的组合形成,此外还出现七佛、立佛、十大弟子和供养人像。西魏时期,还增加了文殊、维摩对坐,分置于两侧壁。塑像组合中还出现了童男童女像,立于佛两侧。北周时期,窟内造像以七佛为主,佛旁立弟子、菩萨像。隋代洞窟主尊多为释迦牟尼佛或阿弥陀佛。唐代以后,就不在开凿洞窟。

麦积山第5窟 第1龛 佛与胁侍菩萨(隋)主尊为倚坐佛,是麦积山石窟现存为数极少的唐代造像。

隋 代 麦 积 山 的洞窟 形 制 大 多 是 方 形 平 面 ﹑ 四 面 坡 式 的窟 顶 ﹐ 有 的 是 马 蹄 形 平 面 ﹑ 穹 窿 形 的 窟 顶 。 俗 称 为 牛 儿 堂 的 第 5 窟 ﹐ 在 前 廊 的 后 部 开 出 了 一大 窟 和 二 大 龛 ﹐ 窟 前 的 天 王 脚 下 踏 着 一 只 神 牛 ﹐ 形 象 特 别 温 驯 可 爱 ﹐ 是 佛 教 雕 塑 中 难 得 的 佳作 。

最引人注目的是有个天王站立的踏垫,一直闲空在那里,而天王却双脚踩在一头牛的背上,像这种“天王踩卧牛”的塑像造型,在国内外别的石窟里,是见所未见、 闻所未闻的。相传麦积山的这尊天王像,本来就塑在他应该站立的那个踏垫上的,后来是他自己跑了过去,踩到那牛身上去的,这是怎么回事?传说这里的这头卧牛 是一头神牛,名字叫做“金蹄银角铁”。它力大无比,它的每一次吼叫,都会引起天水地区的地震。牛犊的行为早就引起站在洞窟东头的天王的留意,他日日夜夜, 一年四季瞪着两眼看管着神牛,忽然,他发现那牛犊偷偷地伸长脖子,耸起肩膀,想要站起身来活动活动,眼看一场大祸即将降临人类,天王当机立断,纵身稳稳地 站在了它的身上,从此以后,天王就一直那样踩牛犊而立,牛犊再也没有动过,天水地区后来的平安无事,还真要感谢这位面凶心善的天王啦!

 


麦积山石窟第133窟中的有一组宋代的大型悬塑,佛高约3米,低平肉髻,长圆脸,弧眉凤目,两眼下视,悬鼻小口,面颊饱满圆润,脚下为三重仰莲瓣式莲台, 佛右手外伸,抚摸罗睺罗。罗睺罗高约1.5米,位于释迦牟尼右侧,为一尊穿袈裟的小佛形象;,头戴圆筒冠,面形饱满,弯眉细目,眼角带有笑意,双眼平视前 方,鼻直口小,短颈端肩,挺胸鼓腹,穿圆领长袍,腰系玉带,双手前伸,合握胸前,踩在圆莲台上。

故事是说释迦牟尼得道归乡时,看到6岁的儿子罗睺罗,产生了爱子之情,用手亲切地抚摸儿子的头部并引导儿子随父出家作沙弥。由此佛教开始有沙弥之称,成为 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号称“密行第一”。这两尊佛正是表现这一情节。释迦佛形体高大,身着通体袈裟,低首俯视,用兖满柔情爱意的目光看着儿子;罗睺罗双 手合十,脚踏莲花,心情激动地期待着父亲的爱抚。释迦佛的虔诚慈祥和罗睺罗善良纯真的神情,表现得十分真切,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两者之间的关系和谐统 一,形体塑造比例合度,转折舒展,严谨而不呆板,于写实中求变化,是内容与形式结合得十分完美的作品,是佛教题材雕塑的重大突破。

 

cache
Processed in 0.004462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