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庄严莆田铜雕佛像厂

大庄严莆田铜雕佛像厂是福建莆田专业铜雕佛像厂,以生产佛像为主(包括生漆脱胎佛像,木雕佛像,铜雕佛像,石雕佛像,泥塑佛像,彩绘佛像等)及寺院配套产品.

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竺道生

公元4世纪初,随着各种《涅槃》类经典的不断传入,涅槃佛性问题成为南北朝时代佛教理论的中以问题,兴起了以研究佛性学说为中心的涅槃学。而首倡《涅槃》新思想,开佛笥讨论之先河者就是竺道生。

竺道生

竺道生(355~434)是中国东晋末宋初僧人,著名的佛教涅槃学者。本姓魏,钜鹿(今河北省平乡县)人,寓居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出身士族,父为县令。道生从小就聪颖过人,悟性奇高。少时依名僧竺法汰(320~387)弃俗出家,从师姓竺,故又称竺道生。据载,道生出家后,勤奋好学,学解日进,博览群经,过目成诵。15岁时就能登台讲经,“吐纳问辩,辞清珠玉”,口若悬河,辩才无碍,常使当世名士、宿学望僧,都“虑挫词穷”,莫能相抗。到20岁受具足戒时,道生声望日隆,成为佛教界的知名从士。其善讲佛法之名,更是远近皆知。中年时期,道生离开建康,游学天下。晋安帝隆安年间(397~401),道生来到庐山向慧远问学,见到了僧伽提婆,又同慧远一起从僧伽提婆学习小乘说一切有部的教义。404年,道生因久仰佛学大师鸠摩罗什的名声,遂和慧睿、慧观、慧严等一起来到长安,学习大乘中观学派的佛学理论,成为鸠摩罗什门下的主要弟子,被列为什门“四圣”、“十哲”之一。

竺道生的生平

407年,道生南,经庐山把僧肇的《般若无知论》带给刘遗民和慧远,随即还京师建康,住青园寺,大力宣传涅槃学,受到野礼重。在此期间,他写了《二谛论》、《法身无色论》、《佛性当有论》、《佛无净无论》、《应有缘论》等一列论著阐发涅槃佛性学说。他不受化经文句的束缚,大胆阐述,独标新解,提出了著名的顿悟佛论,及对佛性的新见解,引起了佛教界的广泛和守旧之徒的激烈反对。418年,六卷本《大般泥洹经》在建康译出,经中提到“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人人都可得道成佛,但同时特别强调,一阐提人应该除外。所谓“一阐提”人,是指断绝善根、信不具足、极欲之人,又称枯焦之神、已个钻之核、不僵之尸。道生“剖析经理,洞入幽微”,反对死守经文,他根据全经的基本精神来推断,认为既然一切众生都有佛性,那么“一阐提”既是有情,也应该有成佛的可能。于是他明确提出“一阐提人皆得成佛”的主张,认为一阐提也是众生,也有佛性。道生认为,经虽说阐提无佛性,但那只是为了激励劝导有恶行之人,去恶向善,而不是说他们真无佛性。因此应重在理解经中的真实含义,不应拘泥于经中文句。道生此论一出,群情大哗,仿佛晴空霹雳,震惊了京师僧众。一时反对声四起,守旧之群起抨击,将其开除教籍,逐出佛门。

开除教籍的处分对佛教来说,是最严历的,处罚之事,相当于世俗间的死刑。面对如此重大的打击,道生没有屈服,他也没有因此而改为自己的信念。当时,他对着众僧正容立誓:“若我所说反于经义者,请于现身即表疠疾;若与事实之相违背者,愿舍寿之时,据师(狮)子座。”

竺道生被摈弃之后,在建康无法立足,便离京师,来到苏州的虎丘山。据说道生在虎丘时,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有一次,道生聚石为徒,讲说佛法,声称若自己所说符合经义,请石头为之点头。当他讲到一阐提人皆有佛性,群石欢喜莫名,纷纷点头称是,这就是“生公说法,顽石点头”这一曲故的来历。430年,道生再次来到庐山,销影岩岫。不久昙无认谶译的40卷大本《涅槃经》传至京师,经中明确讲到一阐提也有佛性,也能成佛。至此,京师各界才众品一辞,称赞道生“孤明先发”,秀出群士。道生也因此获得“涅槃圣”的美誉。道生旬年在庐山开讲《大般涅槃经》。穷尽妙理,综论义旨,从者如云,听者成市。无嘉十一年(434),道生于讲经师子座上,端然而卒。

 竺道生的贡献

竺道生的佛学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主张“一阐提人皆得成佛”,这一主张成为后来中土佛性论的主流。二是提出“顿性成佛说”。在道生以前,支道林、道安、慧远、僧肇等人,也有过顿悟的主张。认为在菩萨候选的十地中,前七地是渐悟的过程;七地以后,对于无生无灭之理坚信不疑,成就语解,进入了小飞跃,然后继续修行,进入大飞跃,即得成佛。道生认为,佛教真理玄妙体一,不可分割,证悟佛理是不能分阶段的,是与诸法衬相的完全契合,一悟顿了,必是顿悟。众生若能返迷归真,以不二的智慧观照不可分割之理,豁然贯通,涣然冰释,谓之顿性。后人为了区别这两种顿悟,把前一称为“小顿悟”,把道生的顿悟义称为“大顿悟”。

道生的著作宏富,但很多教散失了。现存的有《妙法莲花经疏》和《答王卫军书》,另在僧肇《注维摩诘经》、宝亮等集《大槃潮槃经集解》中保留有若干片断。道生提出和倡导的涅槃佛性学说及顿悟成佛说对中国佛教思想的发展了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法脉流传

道生的顿悟论在当时就受到了名士谢灵运的支持。从南朝宋初以后,南方出了不少的涅槃师。其中属于道生系统的,宋有宝林、法宝、道猷、道慈、僧瑾、法瑷,齐有僧宗,梁有法朗等。道猷、僧瑾等是道生的弟子。道猷在道生圆寂后,他作新出《胜鬘经》的注释,以弘宣道生的遗训,后来应宋文帝之请,在宫内申述道生的顿悟义,孝武帝也推重他,称为“克明师匠,无忝徽音”。宝林在道生之后,住在龙光寺,祖述道生诸义,著有《涅槃记》等。法宝是宝林的弟子,也祖述道生义,著有《金刚后心论》等。

道生的佛性说和顿悟成佛说对后世禅宗产生了重大影响,是禅宗的渊源。虽然他的观点说早了,招致麻烦,但历史最终承认了他。

cache
Processed in 0.005184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