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庄严莆田铜雕佛像厂

大庄严莆田铜雕佛像厂是福建莆田专业铜雕佛像厂,以生产佛像为主(包括生漆脱胎佛像,木雕佛像,铜雕佛像,石雕佛像,泥塑佛像,彩绘佛像等)及寺院配套产品.

元朝造佛像司

元代宫廷造像机构

元世祖中统元年,西藏萨伽泒祖师八思巴,被忽必烈请到元大都,并封为国师,藏传佛教由 此正式传入北京。元代皇帝崇尚藏传佛教,并高度重视佛教造像,为给藏传佛教造像,以及满足王室供奉佛像的需要,元代皇帝特地在诸色人匠总管府下,设立了 “梵相提举司”,专门负责藏传佛教造像。这个机构集中了当时汉藏塑造佛像的名家高手,据《元代画塑记》记录,“梵相提举司”为当时大都和上都的皇家寺院塑 造了大量的佛像。

 

  佛教造像在藏传佛教思想理论和宗教实践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所以一开始便受到崇奉藏传佛教的元代帝王的高度重 视。为了给新建的藏传佛教寺庙塑像,同时满足帝王和皇室成员奉佛的需求,元廷特别在“诸色人匠总管府”下专设“梵相提举司”,负责塑造藏传佛教造像。明代称“佛作”、清代称“养心殿造办处”。雕造的佛像供皇帝供奉或赏赐寺庙高僧。元明清宫廷造像融合汉藏艺术于一体,做工精细,风格成熟,开创了藏传佛像艺术的新风尚。

 

   在这 个机构里,集中了当时汉藏塑造佛像的名家高手,著名的尼泊尔艺术大师阿尼哥开始就是供职于这个机构中。阿尼哥以多才多艺博得了元代帝王的极大赏识和重用, 先后担任“诸色人匠总管”、“领将作院事”,地位十分显赫。在塑像方面,阿尼哥以擅长的“西天梵相”名满朝野,“凡两都(大都和上都)寺观之像,多出其 手。”阿尼哥师徒作为工匠和艺人能在当时的社会里受到那样的重用,反映了元廷对藏传佛教造像艺术的重视程度。


  “梵相提举司”是一个有组织的宫廷造像机构,自然不像民间作坊里的艺人可以任意自由地发挥和创造,而是在风格和样式上有着统一的要求和规定。也就是 说,这个机构塑造的佛像在风格样式上应是统一的。这种统一风格即是宫廷藏式造像风格,同时也代表了当时大都藏传佛教造像风格。

作为藏传佛像艺术的最早传播者,阿尼哥带来了10-12世纪臻于成熟的尼泊尔造像艺术风格,即所谓的“西天梵相”,成为大都藏传佛教造像依据的原始粉本。而由此粉本演化影响的造像体系成了以后藏传佛教造像的主流。同时,尼泊尔佛像艺术传入大都后,对汉传佛教造像艺术也有所吸收和借鉴。元代藏传佛教造像既承袭了尼泊尔风格,又融入了汉地的审美因素和表现技法,佛像面庞饱满,肩胸宽厚,肢体突显,衣纹简洁。



  元铜鎏金释迦牟尼佛坐像,


  元铜鎏金释迦牟尼佛坐像,


头顶佛陀螺绿高髻,绿为蓝色表静寂相,上有顶严;宽额长眉,眼俯视如照看众生;神态端庄,威严中透露着慈祥。结跏趺坐,右手作触地降魔印,左手掌心向上,内着僧祗支,外披偏衫式袈裟,以浅刻的花纹装饰衣边与袖口,双腿之间的衣纹犹如扇形摊开。此尊造像的风格已经受到内地艺术的影响,并体现出汉地传统的艺术手法,佛像整体造型完美,直身颔首、髻珠较大、面部圆满、宽胸广肩、衣纹简洁等特点都说明这是一尊14世纪藏传佛教造像。 此件造像最为珍贵的地方还在于其保留着比较完好的装藏。

 

元 铜鎏金金刚萨埵菩萨像


元 铜鎏金金刚萨埵菩萨


高48.5厘米 菩萨像头戴花冠,头微向左倾,面颊丰满,五官刻画生动,额部宽广,双眉上挑,双目低垂,高鼻小嘴。上身袒露,饰项圈和长链,下身着薄裙,手足戴有钏镯,装饰上皆镶嵌绿松石。帔帛在身后做成环状,形同头光和身光。跏跌端坐,右手当胸执金刚杵,左手置左腿执金刚铃。造型样式及装饰风范体现了元代造像鲜明特点。

上一篇文章 : 清朝皇宫造佛像机构 下一篇文章 : 佛像收藏方兴未艾
cache
Processed in 0.005659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