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窟造像多出现在南北朝至唐代,唐代以后修建石窟数量明显减少。但有很多都没有头或者手,原因有很多,但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盗取,二是灭佛运动。
原因一:盗取
就石窟造像而言,整体盗取不便,而且造像头艺术魅力相对较高,龙门石窟等国内多数石窟中,出现大规模集中盗取佛头的现象,出现在清晚期。目前,国外的著名博物馆中,均不同程度的陈设着国内石窟造像头。
原因二:灭佛运动
中国历史上的四次灭佛运动,中国佛教的发展历程并非一帆风顺,不仅有曲折,而且劫难甚多。据“中国通史”等资料记载“在北魏太武帝真君七年(公元446年)、北周武帝建德三年(公元574年)、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和后周世宗显德二年(公元954年)”的四次灭佛运动,即佛教史上所谓“三武一宗”法难。
灭佛原因:
1、佛教是外来宗教,佛教的发展,给寺庙和僧人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加上佛教寺庙往往享有免税,田地,女婢,奴隶等特权,这造成了社会财富向佛寺的极大集中,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唐朝会昌灭佛时就说“十分天下财,而佛有七八”。
2、中国佛教史上所谓“三武一宗”之难,也就是这种矛盾斗争激化的结果。 佛教自汉明帝传入中土以来,曾几度辉煌。
3、由于僧侣不事生产不服劳役,还拥有大量仆役,在人力资源匮乏的古代这一现象对社会经济和军事造成的影响更加明显。
4、佛教最兴盛的时候是在南北朝时期和中唐、晚唐时期。当时人们对佛教的狂热毫不亚于一场全国范围内对某些人的极端崇拜。
5、寺院经济力量的过分发展,终于引起了世俗统治阶级的强烈不满,而僧侣不守戒律霸占田产鱼肉百姓的行为更积累了大量社会矛盾,种种交织在一起的矛盾激烈时,导致通过政治手段加以解决。
当时人们对佛教极端狂热,如有人当着大众面前割取自己身上的肉去喂鸟,遍体流血却颜色不变,又有僧人自以铁钩挂体,燃点千灯,一日一夜,端坐不动。在这样的狂热下,唐朝的僧尼道众、庙宇寺院也是远多于今天在这样的狂热下,那时的僧尼道众、庙宇寺院也是远多于现在,而且那时的僧尼还享有很多的特权。然而盛极必反,宗教也一样,历史上便发生了多次反佛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