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庄严莆田铜雕佛像厂

大庄严莆田铜雕佛像厂是福建莆田专业铜雕佛像厂,以生产佛像为主(包括生漆脱胎佛像,木雕佛像,铜雕佛像,石雕佛像,泥塑佛像,彩绘佛像等)及寺院配套产品.

敦煌莫高窟第44窟--中心柱窟

       莫高窟第44窟的涅槃变位在中心柱窟主室正壁( 西壁),同样为中心柱窟且在正壁表现涅槃题材的洞窟,在莫高窟亦见于初唐332窟与盛唐39窟。


      初唐332窟在西壁开一长龛,内塑涅槃像,身后绘举哀弟子,南壁绘有临终说法、双林入灭、棺盖自启为母说法、焚棺、分舍利等情节,是一铺绘塑结合、内容丰富的涅槃经变。此是初唐唯一遗存的一例涅槃变,其意义有二:一是上绍北朝中心柱窟以白衣佛为西壁主尊的涅槃意涵,间接左证白衣佛为涅槃佛的可能性;二是整窟造像内容涉及华严、维摩、法华,反映此时涅槃思想与诸大乘思想的融合。


      与332窟的多元题材相较,盛唐第39窟的涅槃造像内容就相对显得单纯。其后壁亦为绘塑结合的涅槃龛,但涅槃佛之外的情节就简单多了,只有弟子、天王等举哀像以及摩耶夫人奔丧的画面,龛外两侧壁与窟顶均是千佛。


      不同于前两窟的绘塑结合,第44窟中唐绘的涅槃经变是以壁画表现,而其璧画内容是承袭盛唐39窟的简单形式,涅槃佛身后绘举哀弟子、菩萨各一排,以及优婆离上升忉利天向摩耶报丧之情节。


      将涅槃题材置于窟内正壁,其中心思想已经很明确,但要完整解读其涅槃意涵,仍需藉由窟内与正壁对应的相关造像,兹将三窟主室的主要造像示意如下:对照三窟主室内的造像配置,可以发现其间的传承关系与变化:332窟主室后部以涅槃佛为主尊,周壁壁画反映着诸大乘思想与涅槃的融摄;39窟主室后部延续332窟以涅槃为主尊,周壁则单纯以千佛表现,中心柱东向面龛内上部绘说法图,传达佛法身相续不断的思想内涵,前部由三立佛改为三坐佛;44窟主室后部承袭39窟,而在前部中心柱东向面龛内的说法图改为华严九会,并加入净土经变与天请问经变,表现出将涅槃归于净土的开展。


      涅槃学派在南北朝盛极一时,到了隋代立五众更以涅槃众为首,当代高僧如吉藏、慧远等均曾为涅槃作注疏,涅槃义学的发展可谓达到颠峰。入唐之后,诸宗兴起,却独少涅槃一宗,令人怀疑涅槃在唐代之式微,但332窟的涅槃经变说明了涅槃此一议题在石窟造像中仍是重要思想之一。其窟内造像的多元题材,是隋代以来集南北朝义学大成而在初唐开花结果的展现。


332窟与44窟除了同样以涅槃为中心思想,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都有华严思想的加入,332窟是以中心柱南向面的卢舍那法界人中像,44窟则以中心柱正面龛内绘华严九会等说法会,这可能与南北朝末到初唐时诸学派到宗派的发展有关。


    对于涅槃的发展,除了专研涅槃的涅槃学派之外,又以地论学派与涅槃关系最密切。地论诸师中以净影寺慧远与涅槃的发展最有关系。慧远为法上的弟子,属地论南道派,此派主张佛性本有,认为第八阿赖耶识与《楞伽经》中所谓之如来藏心、《涅槃经》所谓之佛性相同,皆是真如,自性清净。从《续高僧传》记载可知慧远所作章疏有五十余卷,包括地持、地论、华严、维摩、胜鬘等经论,“祖习涅槃”,并曾“七夏在邺创讲十地”,门下弟子亦多擅长涅槃与十地。! 地论宗后来与摄论归入华严,法界人中像是菩萨在登第十地法云地受职时所展现的法身,332 窟尚属于地论发展的阶段,44窟的华严法会则进入华严的阶段。 


      44窟窟门南侧的天请问经变也是较为特殊的一个题材。《天请问经》为玄奘所翻译,从经录所见其注疏有四种,但目前只有一种见存于世,为文轨所撰。" 敦煌经变中始见于盛唐148窟。作为单独经变在中唐,有十例,大多位于两侧壁,与弥勒经变作南、北对应,44窟的天请问经变位于东壁门南侧,门北及两侧壁均为净土变,此一题材加入似乎有些唐兀,且只有一例,可能是尚未成熟的一种形式。但若分析此经内容,与涅槃仍有关联。


《天请问经》为诸天与佛的问答,并以偈颂方式呈现,内容劝人少欲、持戒,并修福。《天请问经疏》批注“少欲最安乐时” 云:“有少欲则有涅槃”;在批注“ 无生第一乐” 时以涅槃为第一乐,故此铺进入44窟或许亦有这方面的考量。

cache
Processed in 0.005296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