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是中外闻名的佛教胜地,有“南台佛都”之号。是由星云法师率领弟子创建的。创建于民国56年,其寺庙建筑宏伟。作为台湾最大的佛教道场,佛光山成为台湾信众最多、最负盛名的佛教圣地,佛光山是星云法师为提倡“人间佛教”之道而创办修建的,并且,佛光山还设立了佛教大学,以弘扬星云法师倡导的“人间佛教”学说,已发展成为台湾信众最多、最富盛名的佛教圣地。
寺庙建筑规模宏伟,并以巨型雕塑群而着称。佛光山本是一座荒山,由五座形如莲花瓣的小山组成,先天具备了佛国净土的条件。在设计上,仿效大陆 佛教四大名山而建设。佛光山经过长期修葺,寺院建筑规模宏伟,大雄宝殿、大悲殿、大智殿及大愿殿是四幢主要建筑,疏落有致地坐落在园区内。大雄宝殿占地1800坪,是园中最大的殿宇,内供三尊大佛皆高二丈余,崇伟肃穆;大殿四面墙壁有14,800个小佛龛,在万灯照耀下,使大雄宝殿更显庄严神圣。大雄宝殿内点点烛光映衬的四壁上,共有大大小小约一万五千尊金身佛像,造型精美,表情慈祥端庄。主要是由 大雄宝殿、 大悲殿、大智殿和大硕殿构成,气势宏伟的大雄宝殿占地宽广,主祀释迦牟尼佛;大悲殿主祀观世音大士,庙堂四周,嵌有观音像万余尊。四殿内的墙上计有1万4千8百个小洞,各有佛像一尊,光明灯一盏。除了主要寺院建筑外,佛光山最具特色的便是大佛城,其中接引大佛高120英尺,在阳光照射下反射出万道金光,为佛光山的地标,四周有480尊小型金身阿弥陀佛塑像围绕,景象庄严。
大接引寺的后面是佛光山寺庙建筑群。大雄宝殿居于各殿中间,殿内塑有高约7米的三尊大佛像,中为娑婆世界教主迦牟尼佛,右为 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左为东方琉璃世界教主药师佛,均为盘膝坐莲金身。大殿四壁上建有14600个佛龛,各龛均供奉一尊小佛像,佛前装小灯,殿内14600个长明灯映着一尊大佛,金碧辉煌,其气派令全台所有佛寺殿堂都望尘莫及。位于大雄宝殿右面的是大悲殿,高20米,殿中供奉一尊高约7米、呈立姿手持净瓶的观音菩萨,殿堂四壁建有1万个神龛,供奉1万尊小观音神像。满殿尽是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故殿名又叫“万佛大悲殿”。与大悲殿相对屹立的为大智殿,殿中供奉文殊菩萨,据传他曾为众生说法,故有“大智”之称。佛光山还有“佛教文物陈列馆”(大愿殿)和“净土洞窑”(极乐世界)两处“隐形式”建筑,以“净土洞窑”为著名。所谓“净土洞窑”即自山麓挖入山腹的地洞,右洞入,左洞出,内里形成“冂”形地道,布有1250个佛像以及传道讲经等场景,洞壁塑绘有西方三圣等极乐世界的想象造型,在中国寺庙建筑中极为罕见。诸大殿建筑面积共达50多万平方米,风格虽各不相同,宏伟庄严则一。
星云大师1967年创建佛光山,以弘扬“人间佛教”为宗风,树立“以文化弘扬佛法,以教育培养人才,以慈善福利社会,以共修净化人心”宗旨,致力推动佛教教育、文化、慈善、弘法事业,并融古汇今,手拟规章制度,将佛教带往现代化的新里程碑。
佛光山一直到现今可以说是发展格外的成功的一个佛教道场。从佛光山开山以来,数十个别分院以及组织在全世界各大洲建立起来;同时,孕育了超过1300名的出家众。佛光山特别强调以教育及服务来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