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庄严莆田铜雕佛像厂

大庄严莆田铜雕佛像厂是福建莆田专业铜雕佛像厂,以生产佛像为主(包括生漆脱胎佛像,木雕佛像,铜雕佛像,石雕佛像,泥塑佛像,彩绘佛像等)及寺院配套产品.

越南佛教如何演变

越南佛教大致分为五个时期:一是传入时期(2世纪~6世纪初),大约300年。2世纪末,我国最早的佛教理论家牟融避难长居交趾,并将佛教传越南,这是越南佛教之始。3世纪初康居僧人康僧会移居交践。255年西域僧人支疆梁在交州译出《法华三昧经》。3世纪末印度僧耆域经柬埔寨、越南来中国。又一印度僧人丘陀罗到越南弘法。


二是创建时期(6世纪中叶~10世纪初),前后350多年。6世纪末(580),在越南北方建立了第一个佛教派别:禅宗灭喜派,也称为禅宗前派。创始者是印度僧人毗尼多流支,又称灭喜。他先到长安,曾师从禅宗三祖僧璨,后去交州传禅立派,对越南后世佛教影响甚大。9世纪初,唐代僧人无言通游化越南建初寺,传南宗禅,形成禅宗无言通派,也称为第一个禅宗后派。这一派的法脉一直到13世纪中叶才消失。


三是发展熟时期(10世纪中叶~14世纪末),大约450年时间。前后主要经历了四朝代,特别是后两朝代:李朝(1010~1225)和陈朝(1226~1400)。这是越南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尤其是李朝,太祖、圣宗、英宗等九代皇帝都尊佛教为国教。圣宗时代,出现了禅宗草堂派,是由传南岳禅的我国僧人草堂创建的,主张修禅和念佛结合,倡导“禅净一致”,并被圣宗封为国师,而圣宗本人,和后世的英宗、高宗,分别成为草堂派法系中的祖师。这种祖师即国主的现象,是越南佛教的一大特色。到了陈朝陈仁宗时,建立竹林派,它是从草堂派中分化出来的。仁宗禅位后著述不辍,弟子千人。竹派有调和儒释道三教倾向。陈朝末期,因朝廷推行抑尊儒的政策,佛教日趋衰落。


四是衰落时期(15世纪初~16世纪末),将近200年时间。15世纪初,黎朝建立,奉儒教为国教,下令沙汰僧侣,佛教势力暂转地下。


五是复兴时期(17世纪初~20世纪初),前后300年左右。当时越南南北分立,佛教经战乱而日落千丈。1696年竹林派僧人白梅麟角创立莲社,该派仿中国白莲宗形成,将竹林三祖教义、净土宗念佛法门和密仪,糅和越南本土的多神崇拜一体,因此得到北方农民的欢迎。17世纪末,由传临济济宗和元绍禅派教义的越南僧人了观在顺化创立观禅派。以上两派在越南中、南部地区广为法传。19世纪中叶,以弘扬无寺、无僧、念佛和“四思”(思祖先、国家、三宝、人间)教义的越南西安寺方丈段明媛、宝山奇香创建了宝山奇香派,该派在湄公河流域农民中流布甚广,其教徒曾在反法、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做出过贡献。20世纪初,越南佛教掀起复兴运动,组织佛教协会,创办佛教学校,用现代观念概念解释古老的教义,另外,在争取民族解放运动中,有不少佛教徒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cache
Processed in 0.006022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