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庄严莆田铜雕佛像厂

大庄严莆田铜雕佛像厂是福建莆田专业铜雕佛像厂,以生产佛像为主(包括生漆脱胎佛像,木雕佛像,铜雕佛像,石雕佛像,泥塑佛像,彩绘佛像等)及寺院配套产品.

四禅八定

“四禅八定”,也称“四禅四定”,是对修习禅定过程中初禅未到地定之后升连的色界四层禅与无色界四层定的合称。四禅,又作四禅定、四静虑、色界定、指色界天之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四定,指无色界之空处定、识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四定与前四禅合称八定。故八定中包括四禅。在此四八与八并称,是因为就色界与无色界相对而言,在色界称“禅”,在无色界称“定”;就色界、无色界与欲界相对而言,在欲界称“散”,在色、无色二界均称“定”,故色界四禅与无色界四定统称“八定”,这样,称“四禅八定”既表明了色界与无色界的区别,又表明了色、无色二界的相同性并与欲界的区别。


四禅是用以治惑、生诸功德的四种根本禅定,以“心一境性”为体,以“能审虑”为用,其特点是已离欲界之感受,而与色界之观想、感觉相应。自初禅至第四禅,心理活动逐次发展,形成不同之精神世界。或以为自初禅至第三禅为方便之阶梯,第四禅为真实之禅。


无色界四定,称四无色定、四空定、四空处定、四无色。指超离色法(物质)系缚的四种境界,亦即由思惟四无色界所得之定。修习四无色定,用以对治色法的系缚,灭除一切对外境的感受与思想的修行,达到清净无染,虚空静寂的精神境界。


按《俱舍论》卷二十八、《大乘阿毗达摩杂集论》卷九及《释波罗蜜次第法门》等,四禅八定的身心效应及标准大致如下:


初禅,修禅得在初禅未到地定中定力加深,渐渐感到自身轻如云影,发生动、痒、凉、暖、涩、滑、轻、重八触,及掉、猗、冷、热、浮、沉、软等十六触。有此感觉,便进入初禅境界。初禅有寻、伺、喜、乐、定五支功德。寻,亦作觉,即初以觉悟;伺,亦作观,即觉悟之后细心分别。喜,即庆悦之心;乐,即恬淡之心;定,亦作一心,即寂定不散乱。进入初禅后因感受到高于欲界的幸福快乐,转变心理结构,自然超离欲界。因色界四大地、水、火、风遍满体内,感到柔和轻软,离欲恶不善,因一心寂定,倍感快乐适悦。完全脱离欲界之喜怒哀乐,唯受五支功德。初禅中虽然心处寂定,但仍有对八触的感受领纳和觉察分别等,心意不完全寂静,故名“有寻伺三昧”。


二禅,从初禅经未到地定至二禅时,身心有内净、喜、乐、定(一心)四支的效应。内净,即脱离初禅时思察分别的意念扰动,内心更为明争。喜,即从明净之内心自然生出的深心喜悦,此喜不同于初禅时因禅触而生的喜。深心喜悦为二禅的主要特征,故二禅亦称“喜俱禅”。乐,即从喜悦中生出的乐,恬澹怡悦,绵绵无限。定,与初禅之定不同,二禅之定,内不缘喜乐,外不缘境界,自然寂定,极为微细,似有似无。《释禅波罗蜜多次第法门》卷五说二禅的体验:“其心豁然,明净皎洁。定心与喜俱发,亦如人从暗室中出,见外日月光明,其心豁然明觉。”二禅以上,因脱离伺察觉观,称“无寻无伺三昧”。


三禅,经二至三禅的未到地定进入三禅时,身心有舍、念、慧、乐、定五支效应。舍,即舍离二禅中定心受泞心喜悦的纷扰。念,即自然能以正念觉照,守护所得定。慧,即自觉调心,远离禅定之乐的过失。乐,从内心自然生出绵绵之乐,遍满周身,美妙不可喻。“譬如石中之泉,从内心涌出,盈流于外,遍满沟渠”(同上引)。此乐为三禅的主要特征,故三禅有“乐俱禅”之名。定,此定不受喜乐之忧,恒常寂定。


四禅,进入四禅时,身心有舍、念清净、不苦不乐、定四支效应。舍,即舍离三禅之深心之乐的扰动,不受一切。这是四禅的主要特征,故四禅称“舍俱禅”。念清净,即心离诸念,最极明净。不苦不乐,即双离苦乐,不为感受所据。定,此定最极寂静,不受任何干扰,如明镜止水,无所傍依。时呼吸亦随之停息,故四禅有“不动定”之称。修至此定,再修学世间五神通及出世间法,最易成就,故四禅称为“世间真实禅定”、“根本四禅”。


无色界之空处定,亦称空无边处定。于四禅定心中,一心观想广大虚空,便能进入空处定。此这中“豁然与空相应,其心明净,不苦不乐,益更增长。于深定中唯见虚空,无诸色相、虽缘无边虚空,心无分散。既无色缚,心识澄静,无碍自在,如鸟在笼中,笼破得出,飞腾自”(《释禅波办蜜多次第法门》卷六)。


识处定,亦称识无边处定,于空处定中,再观心识,即超越空无边之相,进入识处定。时唯见心识念念不住,广大无限。“于定中不见余事,唯见现在心识念念不住,定心分明,识虑广阔,无量无边,悉现定中,与识法相应。识法持心,无分散意。此定安稳,清净寂静,心识明利,不可说也。”


无所有处定,亦称不用处定,少处定。于识处定中继观心识亦无所有,便进入无所有处定。时“一心内净,空无所依。不见诸法,寂然安隐,心无动摇……怡然寂绝,诸想不起。尚不见心相,何况余法,无所分别,是名无所有处定”。


非想非非想处定,亦称非有想非无想定。于无所有处定中进一步观想无所有的观念亦空,便进入非想非非想定中,达到三界定境的最高峰。时“不见有无相貌,泯然寂绝,心无动摇,怡然清净,如涅盘相”。


初二、三、四禅脱离粗重烦恼的欲界,生命形态发生质变,进入微细四大所成之物质身体,故名“色界四禅”。据说成就此四禅者,死后生于相应的四禅凡十八重天中。从空处定至非想非非想处定中,已脱离了对身体存在的觉知,故名“四无色定”。据说成就此四定者,死后生无固定物质身体而有心识存在、寿命极长的无色界天。四禅八定虽享受禅悦,往生禅天,但定多慧少,仍不能超出三界(欲、色、无色)之外,故不作为佛道修学的基础。

上一篇文章 : 持咒有哪几种主要方法 下一篇文章 : 华严经
cache
Processed in 0.005673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