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印”梵文Mahamurdra,藏传佛教噶举派的教法之一。噶举派约形成的于11世纪后半印、羯磨叶,是藏传佛教中支派最多、体系最为庞杂的佛教派之一。尽管噶举派派系复杂,但他们所宣扬的教义、仪轨等基本上大同小异,均以玛尔巴·米拉日巴所传承的,建立在龙树的“中观论”基础上的“大手印法”为中心。“大手印”,也可译作“大象征”,因为“手印”就是表记和象征的意思。所谓“大手印”,实指“明心见性”,“即身成佛”的证悟境界。这一词语首先使用于玛尔巴·米拉日巴的著作中,而在其弟子达布拉结时得到普遍流行。“大手印”还有另一种名称,叫做“唯一白法”,那是因为向蔡巴尊者曾以“唯一白法”为名造论而得以流行。
一般说来,密教宣扬身语意三密加持而修,以便达到即身成佛的境界。其中所谓的“身密”,主要指的就是结手印,所以手印是密教中极为重要的修行方法。密教中的手印极多,从大的类别来说可以分成四种,即三味耶手印、法手印、羯磨手印和大手印,而大手印则又可细分为三种:一、实住大手印,也就是住于实相之理。这里的实相之理,指的就是龙树所立的中道观。噶举派认为,对于实相这理的证悟,不能由龙树的“八不中道”来进行,而是经以口传密诀,辅以四种瑜珈方法以来认识。这种大手印可以依据瑜珈的方法循序渐进,层次分明,故不需要密法的灌顶,人人可以用修行,以悟中道性空。二、空乐大手印,就是以三味耶手印、法手手印三者为方便,空乐双运,以证悟当体即空。这种大手印要修行明点、气脉、六成就法等,只有根机较利的人才能修行。三、光明大手印,也就是常说的“恒河大手印”,非受密教灌顶者不能修习,而具体的修习可以分为渐悟和顿证两种。顿证是为上上根器者准备的,必需依靠上师。上师见弟子根机成熟,以心传心,并在定中加以加持,令弟子于一刹那间顿悟。渐悟则是为一般根机的人准备的,这些人虽不能顿悟,却可以依据瑜珈的方法渐次而进,渐次导引而达到觉悟的境界。
大手印的方法有显密之分。显教大手印是以经教为根据证悟空性,要求修法者专汪一境,持之以恒,在禅定的境界中观察心之所在,当发现无处可寻时,就可明白心非实有,从而达到所谓的“空智解脱合一”的境界。密教的大手印以“空乐又运”为一般原则,是无上瑜珈部的最高密法。方法一般都是从拙火定形如修起,也就是运用吐纳、引导等一套类似气功的法门进行修习,先参自心体相,用以引导风自“入”、“住”、“融”于“中脉”引至脐端,利用拙火炽燃。据说由此可以产生四种喜乐,遂而空乐双运,使境与空性无有分别,成就空乐二智。再专注此智,经四种瑜珈次第法的相片炼达到最高成就,“即身成佛”。其经典有达布拉杰的《庄严解脱道论》、《俱生和论》等。
密教大手印的修行,以瑜珈为基本方法。噶举派将大手印的修行立为四种瑜珈法,即是专一瑜珈、离戏瑜珈、一味瑜珈和无修瑜珈。专一瑜珈,是大手印瑜珈法的初级法门。所谓专一,是指内心的专注,或专注于有形的物体,如小球、木块、佛像、明点等,或专注于无形的心念,如切念法(切断意念)、纵念法(放任意念)等,具体方法虽然不同,但都是为了练习入定,是为进一步的修习做准备。离戏瑜珈,是心妙智观察为基础上,通过省分析,证悟内心离一切戏论,从而明心见性,通达无上菩提。一昧瑜珈,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证悟心境合一,不可分别,使心与物化合为一个整体。无修瑜珈,是瑜珈行法的最高境界,就是以俱生无染之无上菩提(意为菩提与一切万物俱生而自性清净)化为一切法身,从而功德圆满,即身成佛。噶举派认为,修行了为一程度,就没有什么再需要修行的了,所以称为无修瑜珈。
所谓四种瑜珈,是噶举派大手印修法的核心内容。为了修行的顺利,噶举诸师还提出了一些修行过程中必要的条件,其中包括四皈依(即皈依佛、法、僧和金刚上师)、诵愿文、发菩提心等。另外,他们对大手印修行具体过程也做了一些详细的说明,如七支作法。七支作法实际一是对瑜珈作势的具体说明,七支是:足跏趺坐、手结定印、脊直肩张、颌压喉结、舌抵上鄂、语寂、意寂。前五种总为身寂,后二种为语寂、意寂,认为只原身语意三寂,才能直正做到制心一处,进入禅定的境界。又如智贡也敦贡布著作的《五具》,提出修行大手印者应当具有五法:一、修菩提心,二、观自身为本尊,三、敬信上师,四、修无分别正见,五、发愿作印持等法。认为没有这五法,大手印终究难以圆满。藏巴嘉热等人侧提出了“八大导引”和“六种一味”等。“八大导引”是:一、上师三身导引,二、大慈大悲导引,三、因果缘起导引,四、五具甘露导引,五、俱生和合导引,六、那若六法导引,七、八法等齐导引,八、密行回修导引,对大手印修行的导引法进行了更为细致的说明。“六种一味”则是转忘念为道用、转烦恼为道用、转疾病为道用、转鬼神道用、转痛苦为道用、转死亡为道用,对大手印修行中禅定合一的境界也进行了细致的说明。
总之,大手印是密教噶举派的修行大法,虽然内容复杂,却可以按部就班,有次第可循,故在藏传佛教中流行极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