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光寺简介
北京灵光寺位于北京西郊翠微山东麓山间,创建于唐代大历年间,初名龙泉寺。金世宗大定二年重修,改称觉山寺。辽道宗咸雍七年,丞相耶律仁先之母郑氏为供奉佛牙舍利建造了招仙塔。塔为八角形,以雕砖砌成,规模宏大。据《日下旧闻考》载:“寺后有塔十层八楼,俗称画像千佛塔,绕塔基有铁钉龛十六座。塔西有井泉,深广约五尺余。”明英宗正统年间,征调全国各地木材扩建该寺后,始改今名。
公元1900年,灵光古刹毁于八国联军炮火。后经长达二十三年鼎力重建才得以再生。重兴后的灵光寺坐北朝南,纵向布局。南部为大悲院和金鱼池院。北部分别为方丈院、塔院、居士院和大雄宝殿。
寺内以佛牙舍利塔为中心,塔前山门殿为佛牙舍利塔的拜殿,檐下悬巨匾,上题“佛牙舍利塔”鎏金大字,为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所书。
灵光寺佛牙舍利有这么来历?
有关灵光寺佛牙舍利的 来历,赵朴初先生曾做过一番考证。根据佛教史籍记载,佛祖释迦牟尼圆寂火化后有两颗牙齿留存世间,其中一颗传到锡兰(今斯里兰卡);另一颗传到乌苌国(今 巴基斯坦境内),后由该国传到于阗(今新疆和阗县)。5世纪中,南朝高僧法显西游于阗,将此佛牙舍利带回建康(今南京)。隋朝时,佛牙舍利被送到长安。五 代时期,中原战乱,佛牙舍利有辗转传到北方辽国的燕京(今北京)。辽咸雍七年(1071)灵光寺(今北京八大处第二处)建招仙塔,佛牙舍利便被供奉于塔 内。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在此处纵火掠夺,招仙塔连同其他殿宇均化为废墟,佛牙舍利亦下落不明。多年后,僧人圣安率众修复寺院,在清 理招仙塔基瓦砾时,发现一石函,内装一只沉香木匣,上刻“释迦牟尼佛灵牙舍利,天会七年四月二十三日记,普慧书”的墨字题记和梵文经咒。天会是五代时期北 汉政权的年号,善慧为北汉僧人,宋太祖曾赐其“宣秘大师”称号。在圣安的主持下沉香木匣被开启,果见佛牙一颗,遂将其供奉于婵堂内。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佛教协会为妥善保管此佛宝,在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于1955年将佛牙舍利迎取供奉于广济寺,供奉在舍利阁七宝塔中,供国内外信众瞻 礼。1955年,中国政府和中国佛教协会应缅甸和锡兰(斯里兰卡)两国佛教界的要求,护送佛牙舍利出国接受两国佛教徒的瞻礼膜拜。在1964年6月,在灵 光寺建成佛牙舍利塔以及附属殿堂,遂将佛牙舍利移送塔内供奉。
灵光寺 佛牙舍利塔
佛牙舍利为十三层密檐式佛塔,高达51米,八角形,塔下为22米*22米的汉白玉拜台,四周环以汉白玉雕栏。佛塔外形为辽金时期的密檐叠涩样式,附以碧瓦 金刹,显得格外挺拔秀丽。塔内部为七层殿堂,底层为一暗室,内壁嵌刻《重建佛牙舍利塔记》和《金刚般若经》。室外有石梯可达佛牙舍利堂。堂内金塔中供奉着 佛牙舍利。在佛牙舍利堂以上的五层殿堂中,分别供奉着汉、藏、蒙、傣各族的佛教经像和法物。
从佛牙舍利塔落成之日起,灵光寺就成为中外佛教团体和信众站立朝拜的圣地,人们一致赞叹并热情祝愿:宝塔常住、舍利永安、世界和平、人民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