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中,门神是最广泛流行的神祗之一,古时家家户户都会张贴于一张门神像,而今与重大节日时有些人家亦也会张贴一张门神像于自己的门上。由此可窥,门神在中国民间的影响是深刻的,亦也是绵延着的。
门神作为道教和民间共同信仰的守卫门户的神灵,为民间最受人们欢迎的保护神之一。
起初在民间,新春伊始之际,第一件事便是就贴门神,以期达到驱邪避鬼、卫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之目的。道教成立以来,便承袭这种信仰,将门神纳入神系,并加以祀奉。
民间信奉门神,由来已久。据《礼记•祭法》记载:王为群姓立七祀,诸侯为国立五祀,大夫立三祀,适士立二祀,皆有“门”、“庶士、庶人立一祀,或立户,或立灶。”由此可见,自先秦以来,上自天子下至庶人,皆都崇拜门神。
不过,关于门神的来历却是众说纷纭的,其到底是谁,也没有确切之说。人们皆以自己心里喜欢的英雄,来作为守护自家的门神。若是从史料记载的角度来看,其来源大致有两种说法还蛮符合人们的崇拜信仰。
一说,门神源于远古时期的庶物崇拜。据记载知,殷代天子祭五祀,门既为其一。而周代天子祭五祀,则在宫“门”每日每时必经之处,至此,祭祀对于门神便赋予形象化及人格化了。后来,其在历史的渐渐演变下,而成了相传奉黄帝之命统辖人间鬼怪的天神。故而,每逢农历十二月三十晚,人们便会绘制两天神贴于门上,逐而成为人人供奉的门神。
另据《山海经》记载:沧茫大海之中有一座度朔山,山上有一棵桃树,枝干蜿蜒盘伸三千里,桃枝东北方是一个千万鬼魂出入的鬼门,门上有两位神人:一个叫神茶,一个叫郁垒。他们把守鬼门,专门监视害人的鬼,一旦发现有鬼逃出便用芦苇做的绳索将其捆起来,扔到山下喂老虎。因着其所具备的正义及守护之功能,故而被黄帝所崇敬,对之施以礼,岁时祀奉,并在门上画上神茶、郁垒及老虎之像,后挂上芦苇绳,谓之“若有凶鬼出现二神即抓之喂虎”之意。
后来,这种以神茶、郁垒、虎苇索等为除灾避邪制鬼驱怪的信仰被后人所传承下来,而演绎成为今人所熟知的门神。与过去有所不同的是:画中神人除神茶、郁垒外,在元代有钟馗,唐代以后有秦琼、尉迟恭,旧时苏州之地的人们还以温(或谓晋代之温峤,或谓东岳大帝属下之温将军)岳(岳飞)二元帅为造像。另外一些地区信奉的赵云、赵公明、孙膑、庞涓等,也纷纷入了门神之画像。更有的地方将门神分为三类:文门神、武门神、祈福门神。文门神:画一些身着朝服的文官,如天官、仙童等。武门神:武官形象,如秦琼、尉迟恭等。祈福门神:为福、禄、寿三星。
这些门神虽出现的时间、区域、背景不相同,但至今却都被人们普遍信仰着,其中影响最深的为神茶、郁垒、钟馗、秦琼、尉迟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