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民俗中,财神是作为一个吉祥的神出现的。过去,在老百姓的家中都会供奉一个财神的神像,以祈求其可以给自己以及家人于大吉大利,更还有招财进宝之蕴意在里面。事实上,财神就是平安和财富的象征。
由此,我们知道人们对财神的崇拜,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对富足生活的追求。今天,人们对美好生活及财富的向往及追求仍没有变,故而,人们对财神的崇拜之心较古人之心是亦然的。所以,如今的新年之际,人们还会常常相互祝愿“财神到”、“恭喜发财”之类的吉祥话。此即为古代财神崇拜之延续。
在民间,财神出现得还比较晚,这是因为中国的农业社会时期比较长,物质相对来说还比较贫乏,故而,人们对于财富的追求还不甚强烈。应该是宋初财神的雏形才开始出现在民间的习俗中,当时是以请财马和禄马的形式出现的。马,于古人而言泛指有神力的马,而财马就是财富的象征。“禄”,为古人最为重视的,古时凡任职于官僚机构的官僚及其家庭,均以吃俸禄为生,故而禄在古时便也有了财的意思。所以,当时的“禄马”和“财马”均是财神的最初形态。
后来,随着人们对“财”的认识,人们将“禄”与“财”分开,至宋以后,“财神”的功能逐渐清晰、明朗,并逐步将财神这一俗神的功用定了下来,不过,其形象却是多样的,一般人们认为的财神是赵公明。
赵公明又称赵玄坛,赵元帅。据说,赵公明于秦末天下大乱时,为躲避战乱而深山之中,并进行独自苦修的,最后终得道成仙。据记载,赵公明还是张道陵修炼仙丹时的守护神。五皇大帝亦曾把他召到天上,使其位居护法神将之首,时号称神霄元帅,也称玄坛元帅。
在道教神曲谱系中,赵公明是作为五方诸神之一出现的,也就是阴间之神。因此,他的形象多为威猛状:头戴黑铁冠,乒执铁鞭,黑方脸,满嘴大胡子,并骑着一匹标志性的黑虎。史料知,他神通广大,会很多厉害的法术,堪比《西游记》中的齐天大圣孙悟空。在天界,他掌管着风雨雷电等诸神,承负着驱除瘟神、保护百姓之职责。此外,他还掌握着赏罚诉讼之大权。故而,民间均将他视为神通广大之神。而这种神通广大的神仙,是当时商人所必供养的,因以期求他能帮助自己财运亨通,由此,身为护法神的赵公明一变而成了财神。在后的演变中,他渐渐成了老百姓家中常常供奉的财神之一。
历史人物关羽,因着其“义薄云天”之品格,而极受商人之重视,故而也慢慢演变成一位家喻户晓的财神。通常,关羽被人们称为“义财神”。这是因为古时人们经营方式中最讲究的是“信用”、“信义”,以此来证明自己所做生意是“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所以,古时商人均以关羽为榜样并祀奉于他。今天,关于关羽这个“义财神”的崇拜,在有华人的地方还都可以看见,比如: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等。因而,有人说“在现代关羽作为武财神的影响,要比赵公明兴盛得多”。
除了以上两个财神外,民间还流传着其他财神,比如“比干”、“范蠡”等等。在过去,这些财神是有文武之分的,崇文尚武的不同人家皆各有所司、各有所供。即崇文的人家,供奉文财神。尚武的人家,则供奉武财神。这文武之道虽不同,但却都各有财可发的。
“文财神”多以财帛星君的形象为准,脸白发长,手捧一个宝盆,“招财进宝”四字也就是由此形象而来的。财帛星君也被称为“增福财神”,其绘像经常与“福”、“禄”、“寿”三星以及喜神列在一起,合起来即为“福、禄、寿、财、喜”之意。一般人家,在春节时必悬挂此幅神像图于正厅中,以祈求财运和福运。
而“武财神”则是以关圣帝君即关羽关云长为准的。传说,关羽曾管过兵马站,而长于算数,并发明了日清薄。又因其极其讲信用、重义气,故而为商人们所崇祀。一般而言,做生意的商人家皆以关羽作为自己的守护神,在此同时他还被视为招财进宝的财神爷。
在历史的变迁中,虽然道教已非盛况,但对于财神的崇拜却得以绵延至今,现在,在中国的民间每逢新年,家家户户还皆都悬挂上财神之像,并希冀其保佑使自己及家人获得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