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新闻
Product display
佛像铜雕厂工程案例
Cases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隋唐初期的观音造像特征
2025-06-12
宋代观音造像的特点
2025-06-09
元代的观音造像特征
2025-06-08
北宋时期自在观音造像的特征
2025-06-07
唐代阿弥陀佛造像的特点
2025-06-05
阿弥陀佛不同时期的风格
2025-06-04
明代天冠弥勒的特点
2025-06-03
雷神的起源及传说
2025-06-02
东岳大帝是哪位神?
2025-06-01
紫微大帝的来历起源
2025-05-30
发布时间:2020-09-16 11:57
浚县辛村位于现在的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辛村墓群一开始被称作“商墓群”。后来,濬县的考古发掘否定了这一説法。考古队在简报中推断,这一墓群的年代在公元前1112至公元前600年,即西周初年至卫成公时。实际上,这个年代范围完全错了。年代下限并没有晚到公元前600年(见下文论述)。《浚县》的作者将有铭尊(图12—14)的时代定为卫武公时,即公元前812—公元前758年,从而把发现的早期铜器的年代下限定到了西周晚期,这是十分错误的。根据《浚县》所公布的有限材料,下文将逐一讨论。简报并没有谈及墓葬的具体地理位置,只有一些简单的描述可提供线索。以辛村为中心,周围墓葬的发掘情况如下:
1、东边:1号墓(在麦场中);25号墓(车马坑,靠近村东牆).
2、远东:3号墓(车马坑:被盗,在村远东三角凹地);5号墓(位于3号墓西北)。
3、东南:2号墓(靠近崖头);42号墓(位于2号墓北,靠近村牆);4号墓(在大路南);8号墓(位于4号墓北20米);19号墓(位于8号墓北).
4、东北:29号墓(位于村外东北方向,未经盗掘);68号墓(位于29号墓东);51号墓(位于29号墓东北,未经盗掘);38号墓(在村东北方向);76号墓(位于38号墓东南,未经盗掘);55号墓(位于29号墓东南,未经盗掘);60号墓(位于29号墓西,未经盗掘);62号墓(位于55号墓东南);67号墓(位于29号墓东)
据上文所列,墓葬仅18座。下文对墓葬进行分期时列出的21号墓没有包括在内。据郭宝钧《浚县古残墓之清理》,21号墓在村西北牆边。这19座墓葬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各有铜雕器物出土:
76号墓铜雕鼎;51号墓铜雕素盉;21号墓铜雕马铃。
60号墓出土铜雕鼎,铜雕素面绘,铜雕素面,铜雕尊,铜雕卣,铜雕爵,铜雕斧,铜雕戈。
由于此墓未经盗掘,所以该墓中的这些祭器都是在同一时间下葬的。尊上有铭文“宗周”,故其年代当属于周。鼎和素面绘可能年代较早。其中的素面绘与安阳发现的陶绘十分相似。这些绘都是素面的,且无珥。
29号墓出土一青铜素面鼎,青铜甗,青铜素面绘。此墓也出土了十馀件青铜戈。素面绘有珥。也许此墓年代比60号墓稍晚一点。
55号墓出土铜雕素面鼎,该铜雕鼎的风格与29号墓的铜雕鼎一致,它们是同一时代的。
42号墓出土铜雕素面戈,镂雕矛,斧,戟,车马器,轭,面具,玉饰。戈上有铭文“成周”二字,两件戟都是新见的形制。有些戈仍然保留着一些商代的风格,而另一些则是典型的浚县风格。这些铜器属于西周早期。
2号墓出土铜雕戟,这些戟与42号墓出土的顶部弯曲成鈎状、一边有刃的戟是同一时代的。而2号墓出土的戟则顶部笔直,双刃,其年代可能稍晚。
8号墓出土铜雕戟,铜雕车马器,,铜雕面具,铜戟与2号墓同一时代。面具的风格与42号墓出土面具的风格大概一致,不过年代可能稍晚。
1号墓出土镂雕矛、车马器、銮铃、马具零件。矛的形制与42号墓出土的相似,与2号墓的戟相似,銮铃上有铭文“侯”。所以大致与2号墓及42号墓同时。1号墓中的死者为俯身葬,这种葬式在小屯的墓地中也比较常见。
68号墓出土车马器,这个圆形器物无纹饰,与牛头形的车马器(《尊古》4.45)有同样的铭文。从铭文看,器物似属于西周早期。共三字,其中一字为“卫”。
38、62、67、60、4号墓分别只出土了一件器物,都不太重要,暂时将其年代定在西周早期。
5号墓出土车马器,方形盥器。此墓形制无疑是西周晚期的风格。发掘者认为墓主是一位女性。火车站站长唐翼云得到一件鬲,据説出于此墓。其铭文中有“卫文君夫人”。如果其説可靠,那么此墓的确是卫国夫人墓。
3号墓出土车马器,轭,犬饰,虽然此墓已经盗掘,考古队员们还是发现了12辆完整的车。
25号墓出土车马器,与3号墓出土的车马器相仿。
上述三座墓葬并没有证据证明其时代晚于西周晚期,还是将其归入西周时代为宜。
在讨论西周早期墓葬时,我多次将其与殷商铜雕器物对比,指出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和相似性。由于这一地区在殷末周初都由殷人占据,所以很自然地呈现殷商风格。西周早期60号墓的卣铭文结尾处有族名“亚妫”。安阳出土的很多铜雕器物都有这个族名,我们认为这个铜雕卣是殷人后裔铸造的。辛村出土的这些铜雕器物,大部分属于西周,少数属于殷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