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庄严铜雕佛像生产厂家
标语
联系电话

工艺
Product display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大庄严铜雕佛像生产厂家
联系人:任金鹏

业务电话:18250514111

联系邮箱:88314111@qq.com

服务项目: 佛像雕塑,铸铜浮雕,铜雕厂家批发

公司地址: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国家级木材加工区东方大道1142号

工艺

莫高窟与麦积山及云冈石窟早期佛衣样式

发布时间:2019-09-02 10:05

莫高窟与麦积山及云冈石窟早期佛衣样式


       莫高窟今存公认较早的三窟分别是第268、272、275窟,其中275窟塑像为交脚弥勒菩萨,272、268两窟均只塑一身坐佛。两身佛像共同点表现为:作水波纹肉髻,着半披式袈裟,内着僧祇支,右衣角敷搭左肩。两佛双手均残,从臂部姿态看,左手前伸应施与愿印,右手上举施无畏印。不同点为:268窟主尊呈现交脚坐姿,272窟主尊为倚坐。且衣纹塑造手法也不同,268窟佛像衣襞作阴刻线,272窟作泥塑贴条法,并在凸起呈扁平状的泥条中是饰凹刻线。这一方法也出现于275窟弥勒菩萨裙的表现。

       第2725窟主尊的袈裟作半披式,与炳灵寺169窟西秦坐佛像同类衣着略有不同,主要反映在衣角的最终披着方式上。前者将衣角敷搭于左肩,同于凉州石塔及麦积山罗早的第78窟佛像。但在衣纹处理上272窟与78窟截然不同第272窟佛像衣纹结构与笈多时期秣莬罗佛像相似,类似的样式也见于新疆和阗拉瓦克出土的5世纪佛像。而麦积山78窟衣纹在佛左后臂出现“Y”形及腹部出现倒“Y”形结构,即两股衣纹合为一股的样式,这是一种全新的衣纹形式,与云冈一期(460-465)第20窟主尊相同。

        单就袈裟披着样式来看,莫高窟272窟、麦积山78窟及云冈20窟三地相似,但在衣纹组织上,麦积山与云冈一致,而不同于莫高窟。莫高窟出现这一新的衣纹样式见于259窟正壁释迦、多宝佛及435窟中心柱东向主尊,其中较早的259窟被定为北魏年间造,发生时间约为465年至500年间,已是云冈二期了。

      将扁平的凸起衣纹中央加饰凹刻线,这一创意并非出自中土,在印度迦腻色伽时期秣菟罗佛像中已有表现,但中土吸收这一方法时,并非完全照搬,而是将凸起宽度变窄,类似笈多仿泥塑贴条衣纹的效果。所以莫高窟第268、275窟出现的带有凹刻线的凸起衣纹,仍带有中土新创成分。

   莫高窟早期三窟中出现的佛作倚坐、交脚坐及新式衣纹,均未见之前的造像表现,也没有在同期诸多凉州石塔佛像上有所反映。遂有学者认为莫高窟早期三窟的开凿在北魏云冈一期之后,其风格受到地处北魏政治中心云冈石窟的影响。


        麦积山第78窟,佛衣“Y”形,这一形式若出现于后秦时期,当在其后西秦炳灵寺石窟中有所反映。后秦亡,境内高僧迁往西秦,这其中有许多参与了麦积山石窟的营建。而即使炳灵寺未出现,也应在凉州石塔造像中有所表现,西秦灭亡后,境内高僧迁往北凉,玄高就是其中之一,在炳灵寺169窟西秦佛像及凉州石塔上均不见这一样式。因此,认为麦积山早期塑像受到来自云冈影响的观点,有其合理性。

        麦积山和莫高窟在北朝,经历了北魏、西魏和北周政权的管辖。由于远离北魏的政治中心,孝文帝服饰改制后在云冈、龙门的褒衣博带式佛衣,在麦积山和莫高窟的发生时间要相对滞后。分别迟至北魏晚期和西魏,之前两地佛像着与前文所述北魏孝文帝改制以前的佛像衣着类同。

       麦积山唯一的纪年窟为景明三年(502)第115窟,主尊坐佛着半披式袈裟,双腿之间的衣裙呈八字形外展,衣着整体风格与孝文帝改制以前北方的坐佛半披式袈裟类同。发生在云冈、龙门的佛像样式变革尚未波及到麦积山。麦积山褒衣博带式佛衣的出现和盛行,应在景明三年(502)以后,即北魏晚期。

       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麦积山北魏晚期出现的褒衣博带式佛衣,在坐佛裳悬座部分,出现了类同南朝萧齐年间裳悬座中的两个尖状下垂物,133窟第3号主尊即为此样(图52)。这一特征不见于云冈及龙门造像,北方较早的这一表现样式的佛像,为出土于西安市郊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的景明二年(501)四面石造像。而裳悬座的这一特征,较早则是出现在四川茂汶齐永明元年(483)造像碑上。由成都北上经绵阳、广元到汉中(即“金牛道”),西北可达麦积山,东北经“褒斜道”可至西安。北魏晚期在麦积山和长安地区出现的褒衣博带式佛衣,表面上看是对云冈、龙门此类佛衣的呼应,实质上,具体风格的来源应为南朝成都地区。杨泓很早就在《试论南北朝前期佛像服饰的主要变化》一文中提出四川队麦积山造像的影响,在“麦积山,由于当时关陇地区和四川等地交往密切,作通肩式服饰的塑像,从面型到衣纹等个方面,就与南朝元嘉鎏金造像更为肖似”。

       麦积山与南朝造像的相似性还体现在佛的袈裟层数未超过两层,裙为一层,而未出现龙门的三层袈裟、两层裙样式。并在褒衣博带式佛衣发展、演变方面,与成都为代表的南朝造像保持一致。

   麦积山褒衣博带演化式佛衣的发生时间约在北周明帝元年(557)至武帝建德三年(574)灭佛之前。其中以第141窟二佛及第22窟正壁主尊为代表,第141窟正壁和左壁主尊,均着褒衣博带演化式佛衣,前者右领襟敷搭左壁和左肩,胸系带结,后者领口向上略为收紧,掩去了内着的僧袛支和带饰,第22窟主尊亦为此式。成都地区较早的这类样式为西安路大同十一年(545)张元造像。

       麦积山北周佛衣,在出现褒衣博带演化式的同时,也出现了通肩式、敷搭双肩下垂式及在褒衣博带式佛衣外加着半披式袈裟的现象。后两种样式在麦积山出现甚少,但仍需加以关注,这也是盛行于北朝东部地区的两种样式,并在南朝也有出现。麦积山的这身敷搭双肩下垂式佛像,为衣襞覆坛,这一特征不同于东魏北齐,而与龙门北魏末期普泰洞及上海博物馆肖梁年间张兴造像相同,麦积山这两种样式的来源尚难确定。麦积山佛衣在主要受到来自南朝影响的同时,可能也吸收了北朝东部地区的造像因素。

        莫高窟的唯一纪年窟为存为西魏大统四、五(538、539)发愿文题记的第285窟。这也是被学界视作莫高窟出现褒衣博带式佛衣的标尺窟,自此而后的莫高窟北朝佛像衣着多被褒衣博带式取代。第285窟的壁画和雕塑,较好地呈现了褒衣博带及其演化式两款佛衣的表现方式。位于窟内北壁上方的一排佛像壁画,多数均着褒衣博带式袈裟,从其裳悬座中出现的两个尖状下垂衣物,可以判定风格源自南朝。该窟主尊着褒衣博带演化式佛衣,佛像内着僧袛支,胸系带结,外着两层袈裟,最外层袈裟右领襟敷搭左臂及左肩。

        位于该窟北壁东起第二铺佛像,着敷搭双肩下垂式佛衣,通过这幅色彩明确的佛像,可辅助认识东魏北齐敷搭双肩下垂式佛衣中,将最外层袈裟作右袒式披着一类的构成。莫高窟出现为数不多的此类佛衣,其源流应与麦积山相同。

留言评论

欢迎各位网友对本站评论
cache
Processed in 0.004740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