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
Product display
佛像铜雕厂工程案例
Cases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反弹琵琶伎乐天的来历传说
2025-04-22
笛子伎乐天的来历及传说
2025-04-21
药师七佛的来历起源
2025-04-18
金色宝光妙行成就如来的来历及 ...
2025-04-17
宝月智严光音自在王如来的来历 ...
2025-04-16
善名称吉祥王如来是哪位佛?
2025-04-15
法海雷音如来是哪位佛?
2025-04-13
陈靖姑练兵平叛的故事
2025-04-12
无忧最胜吉祥如来是哪位如来 ...
2025-04-11
祥印容名如来是哪位佛?
2025-04-10
发布时间:2019-08-23 15:06
《大唐西域记》中说:释迦牟尼在拘尸那揭罗国收了最后一个弟子善贤之后,便“入寂灭乐,于双树间北首而卧”。人参悲戚,感叹大觉世尊将寂灭,众生福尽。释迦牟尼便“右胁卧狮子床”安慰大家。这情景便是后来的卧佛形象。
涅槃原是印度语,全称涅槃那,也被译做泥洹或抳缚南。它的意义,是包括了灭、寂、寂灭、寂静、灭度,而玄奘译为圆寂。在印度的原语应用上,是指火的息灭或风的吹散,如灯火息灭了称为‘灯焰涅槃’。但印度其他宗教很早就采用此词做为最高的理想境界,如《大毗婆沙论》列举异教五种现法涅槃论,即以现世五欲的快乐与得四禅定为涅槃;此外也见于婆罗门教以修持达到梵我合一或死后生到梵天,称为‘梵涅槃’;可知‘涅槃’不是佛教专有的名词。唯‘涅槃’这名词一出现在佛教经典上来,便给它以新的内容,到现在差不多变成佛教特有而庄严的名词了。
涅磐像是根据释迦牟尼涅磐时的情景塑造的,所以也叫卧佛像,表示释迦牟尼脱离人世的状态。为卧佛的形式,只限于释迦牟尼使用。按照佛经说法,释迦牟尼80岁时,在娑罗树下涅磐。造像特点是右侧卧,双目微闭,神态安祥自然,面带微笑。右手臂弯曲,胳膊肘支地,手掌托起右脸,左手自然地放在身体上,双脚伸直并拢。
如四川省安岳八庙的摩崖大涅槃佛,雕刻于唐开元年间。其像身长31米,雕刻在花岗岩上。敦煌莫高窟的涅槃佛身长15.8米,眼睛半张半闭,宁静安祥,既略呈笑意,又带有沉思的表情,曲肘枕侧身而卧,形体比例适度,毫无痛苦、悲切之感。
贴金铜雕卧佛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