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庄严铜雕佛像生产厂家
标语
联系电话

佛教文化
Product display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大庄严铜雕佛像生产厂家
联系人:任金鹏

业务电话:18250514111

联系邮箱:88314111@qq.com

服务项目: 佛像雕塑,铸铜浮雕,铜雕厂家批发

公司地址: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国家级木材加工区东方大道1142号

佛教文化

唐代佛教建筑的特点

发布时间:2020-02-19 09:38

铜雕贴金释迦牟尼佛

铜雕贴金释迦牟尼佛

唐代的寺院建筑在继承南北朝的基础上,又有很大的发展。当时大的叫“寺”,小的叫“兰若”。由于当时的许多寺院是由宫殿和王府、私人住宅改建,故一般没有佛塔;就是官家和私人新建的佛寺,也很少有塔。如著名的慈恩寺,在贞观二十二年(648)建造时,没有建塔。直到永徽三年(652),玄奘才仿照天竺的雁塔模式,建造大雁塔。塔内藏的是从天竺取回来的佛经,而不是“舍利”。故有佛塔者,多建在寺侧,或另建塔院。唐代的寺院,以宫殿、王府改者,其建筑为宫殿式;以居室改建者,为院落式;新建者,两者兼而有之。据《关中创立戒坛图经》记载,大寺多者达十多个院落,而以大殿或二三层的楼阁为主体建筑。这种布局,又见于敦煌壁画中。寺内的佛像较以前为胖,雕塑自然、精致,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水平,就像今龙门石窟中所看到的那样。唐代佛寺在建筑和雕刻、塑像、绘画的结合方面,有很大的发展。随着净土宗的发展和佛教的进一步世俗化,壁画也就更加精致和盛行。

现在,幸存下来的唐代佛寺已经很少了。今山西五台县的南禅寺、佛光寺的东大殿,平顺县的天台庵的佛殿,是仅有的保存至今的唐代寺院建筑。从这些建筑物中,我们可以看出隋、唐、五代时期寺院建制的一个轮廓。

南禅寺

南禅寺,位于今山西五台县城西南22公里的李家庄西侧的一个土岗上,规模不大,也不当道。该寺的创建年代不详,大约毁于安史之乱。唐德宗建中三年(782)重建。会昌五年(845)唐武宗灭佛时,佛寺大多被毁,由于南禅寺地处偏僻的农村,而且没有什么名气,故幸免于难。宋、元、明、清虽曾有过一些维修、装绘和补葺,但整个寺院基本上仍保持着唐代的建筑布局,特别是大殿,始终保存着唐代建筑的规制、结构,以及塑像的形体、手法。南禅寺坐北向南,东西51.3米,南北60米。前面是山门,其后是观音殿,宽三间,硬山顶。又后,是护法殿。最后是大佛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略呈正方形,位于1米多高的台基上。层顶为单檐歇山式,殿身四周有檐柱12根,西面3根为抹楞方柱,其余为圆柱。檐柱之上,安装着雄健的斗拱,撑托着屋檐。正中明间开大门,左右间安装直棂窗。殿内无柱,也没有天花板,四椽栿通达前后檐柱之外。整个梁架结构简练,载荷适度,屋顶坡度平缓。用材经济,坚实牢固。曾经5级以上地震8次,依然完好,说明唐代的建筑技术已有很高的水平。殿内的佛坛宽8.4米,高0.7米,约占殿内面积的一半。坛上是18尊彩塑佛像。主像释迦牟尼居中,体形高大,结跏趺坐在束腰须弥座上,手势作禅宗拈花印。佛座之下是四力士。两侧是文殊、普贤菩萨,分别骑坐狮、象。紧靠释迦牟尼的是阿难迦叶二弟子和胁侍菩萨。文殊、普贤之前,有撩蛮、佛霖,分别牵着狮子、大象,又有仰望二童子。再前,是侍立菩萨和二金刚。各像面形丰润,神态自然,比例适度;服饰简洁,衣纹流畅;塑造精巧,手法纯熟,同敦煌莫高窟的唐代塑像如出一辙,都是唐塑中的佳作。

在唐代,由现存的山门、观音殿、护法殿和大佛殿等建筑物,共同组成一个四合院式的院落。

院内有唐代的石狮三个,角石两块,小石塔一座。石塔底平面为26平方厘米,总高仅51厘米,共分五层:第一层,四角各有萃堵坡式小塔一座,四面各雕有佛教故事一幅;第二层,每面正中浮雕佛像一尊,两侧上下共有浮雕佛像四尊;第三层至第五层,每面各浮雕佛像三尊。此塔虽小,但造型精美,雕工精细,从中可以看出唐代的塔形建筑。显然,这不是藏舍利的佛塔。

佛光寺

佛光寺位于今山西五台县北部豆村镇东北6公里的佛光山中,创建于北魏孝文帝时。唐会昌五年被毁,大中十一年重建。现存的唐代建筑只有山腰高台上的东大殿。大殿面宽七间,进深四间,八架椽,总面积677平方米。前檐当中五间全部为木板大门,其余两间槛墙上和山墙的后部都是棂窗。各个柱底为覆盖盆式宝装莲瓣石础,柱顶支撑着肥大的斗拱,斗拱承托着梁架和屋檐。殿内的天花板巧妙地将梁架分为明栿和草栿两部分。明栿砍削规整,轮廓秀丽,单檐五脊顶,全用板瓦仰覆铺盖,不扣筒瓦;檐头用重唇花边瓦作滴水。各脊均用黄绿色琉璃瓦砌成,一对高大的琉璃鸱吻耸立在正脊的两端。大殿的外柱、门额、斗拱、门窗、墙壁,全部用红土涂刷,未施彩绘。整个建筑显得雄伟、古朴、典雅。

在大殿之内,设佛坛五间,供有唐代彩塑佛像35尊。每间都有主像一尊,中三间分别为释迦牟尼、弥勒佛、阿弥陀佛,各高约6米,其余左右两间,分别为文殊、普贤二菩萨,各高3米多。主像两侧和前面,各有胁侍、供养菩萨和牵引狮象的侍者。佛坛的两角,侍立着护法天王,身披甲胄,手持刀剑,遥遥相对。坛左角天王的右侧,有施主宁公遇的趺坐像;南梢间窗下,有主持重建该寺的唐僧愿诚趺坐像。各像都比例合适,面形丰满,身体匀称,佛像表情严肃端庄,菩萨安详娴静,供养者虔诚殷勤,金刚威武雄壮。墙壁上还有不少唐代壁画。从这个大殿里,我们可以看出唐代佛殿的建筑设计与佛像排列的情况。

天台庵

天台庵,位于今山西平顺县城北25公里王曲村口的一座小山上。始建于唐代,规模小。保存至今的唐代建筑物只有佛殿。该殿面宽三间(7.15米),进深三间(7.12米)。单檐、筒板布瓦,琉璃脊兽,歇山顶。通檐用二柱,周围的柱子都是圆形,柱头为覆盆式的石基,上承斗拱。柱与柱之间施以阑额,柱头为覆盆式。斗拱简单,与梁架构成有机的一体,相接严实,既无重叠构件,又无虚设之弊。屋顶坡度平缓,四翼如飞。正间明亮、宽大,前面为大门;两侧间小,各相当于正间之半,前面为棂窗。内供各尊佛像。整个大殿都充分表现出唐代的建筑风格。

石窟寺

石窟寺大多仿印度佛教的支提窟开凿。如敦煌、云冈、龙门等石窟,其中有的洞正中有方形的塔柱或佛龛,以代表支提分位;有的洞正中靠壁雕刻大佛,左右刻着菩萨、天王。石窟前面如有一片空地,就再建寺院,形成洞、院结合。石窟寺的建凿,以北朝至唐为最盛,尤以唐代的雕塑最为优美,五代后便差劲了。

留言评论

欢迎各位网友对本站评论
cache
Processed in 0.007699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