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庄严铜雕佛像生产厂家
标语
联系电话

佛教文化
Product display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大庄严铜雕佛像生产厂家
联系人:任金鹏

业务电话:18250514111

联系邮箱:88314111@qq.com

服务项目: 佛像雕塑,铸铜浮雕,铜雕厂家批发

公司地址: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国家级木材加工区东方大道1142号

佛教文化

双林寺韦驮彩塑

发布时间:2019-08-26 15:17

       双林寺位于山西省平遥县西南六公里桥头村,原名“中都寺”,因其地本为中都故城而得名。中都寺虽然创建年代很早,但因古文献记载失详,故而难以考证其历史。寺中现存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 01 1年)的古碑,也因年代久远,字迹模糊,唯第二十行“重修寺于武平二年”尚可辨认。“武平二年”(571年)乃北齐年号,既是重修,其创建年代必早于此。即使从北齐算起,中都寺至今也已历经一千四百多个春秋了。中都寺当时为一方胜境,殿宇雄伟,香火隆盛,据说“七重楼阁,高可望省”,可惜毁于火灾,今已不可得见,至今唯有建筑础石遗存,直径一米有余,可以想见当时规模之大。约至宋代,中都寺更名双林寺。

   双林寺建筑,百千年来,历遭风雨兵灾之患,也屡经历代修葺重整,但到元末,已是“殿楹损壤,厅廊倾颓”。明清时得以大规模地重建和重修,现存庙宇皆为这段时期所留下的建筑。

    东侧千佛殿为悬山式建筑,面宽七间。殿内明代彩塑达五百余尊,占全寺四分之一。主像为自在观音,面相恬静妩媚,姿态舒畅自然。左右两侧塑韦驮和药叉立像。韦驮像极富个性特征,武中蕴文,颇具动势,是明代彩塑中少见的艺术杰作。殿内四周为悬塑和壁塑,五百菩萨分为五至六层,或驾祥云,或骑异兽,与主像联系照应,浑然一体。这些神形兼备的彩塑作品透过宗教的拘囿,散发出浓郁的生活气息,高超的艺术价值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使双林寺当之无愧地成为“东方彩塑艺术的宝库”。

   这尊 双林寺韦驮像高1.6米,位于千佛殿的醒目之处,为双林寺艺术价值 最高的彩塑之一。他身披甲胄,左手拿着一个金刚杵,右手握拳,昂首挺胸,成丁字 步站立,十分威风。眉头紧锁,眼睛怒视前方,表现出刚正严明的性格,颇有一种儒 将风范。韦驮身上的甲胄和战袍的飘带纹理细腻,甲胄坚硬的质地和飘带的柔软 产生了鲜明的对比。身后的飘带弯弯曲曲,环绕全身,好像被风吹起来一样,产生了一种临风而动,英姿飒爽的效果。

    韦驮,或称韦陀,又名韦陀天,原为印度婆罗门教的天神,后来成为佛教的护法天神。相传释迦牟尼涅檠时,诸天和众王把佛陀火化后的舍利子分了,各自回去建塔供养。韦驮也分得一颗佛牙,正准备回天堂。一个捷疾鬼浑水摸鱼,偷走一对佛牙舍利,撒腿就跑。韦驮奋起直追,刹那间将捷疾鬼抓获,夺回了佛舍利。诸天和众王纷纷夸奖韦驮能驱除邪魔外道、保护佛法。于是,韦驮就在后世被树立为“护法菩萨”的形象。

    在中国的寺院殿宇里,韦驮汉化成了一名地道的中国武将,英俊威武。他身披铠甲,手持金刚杵,降魔去妖,威风凛凛。韦驮像常威武地立于最靠近寺院门口的四天王殿内,立于弥勒佛像之后,面向着寺院内的大雄宝殿,守护着伽蓝道场。其形象大多为身穿甲胄的雄壮武将,担当着佛教中驱除邪魔、保护佛法的重任,成为佛教中护法金刚力士的代表之一。此外,韦驮还承担着告示牌的作用,我们常常看到的于天王殿迎门而立的韦驮像,一般具有两种站立的姿态:一个是双手合十,横杵于腕上,直挺而立;一个是一手握杵拄地,另一手叉腰。前者双手合十,表示此地是十方丛林,欢迎来客,远游的行脚僧可安心住下。后者则示本寺不接待来僧挂单,行脚僧不要自讨没趣,最好另投山门。真可谓一目了然,开门见山。

    双林寺千佛殿的韦驮像,在全国同类题材作品中堪称经典,一直备受称誉,许多评论认为其艺术性高,塑造人物性格成功,可以说是刚中有柔、威而不悍、机智勇猛、浑身是力等等。概括之大约有三点:人物性格的深入刻画、夸张变形的躯体表现以及面部表情的高度传神。这些因素相辅相成,共同构成韦驮像的艺术特色,使这个人物性格特征鲜活生动。此外,还有一项重要因素应强调指出,即韦驮静态典型中所表现出的运动——不动之动,这也是韦驮像之所以取得生动气韵,达到传神效果,在艺术上获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韦驮像的构图,其身体重心基于左足,下肢朝前站立,从腰部开始,由头部带动整个上体躯干向右侧扭曲,这种扭曲程度,已极大地超出了人体生理所允许的限度,但人们从整体气势观看,这种违反人体解剖结构的姿态,不仅没有一点不舒服的感觉,相反却从这种艺术夸张变形之中,感到一种强大的力度和动势,一条从头到脚贯穿于韦驮全身的S形曲线极富弹力和流动感,构成了韦驮身体动态的主轴线,加之韦驮身上的飘带萦绕飞,本身就是大的曲线,从视觉上也加强了动势。韦驮右臂握拳下垂,肘部向外部伸出,让人感觉肌肉紧张,充满力量。左臂抬起,同右臂形成对比(手部已残,原来似握金刚杵)。整个韦驮像的身躯外轮廓构成一个略带倾斜的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由左手、右手肘部和足部三个突出点形成。由于这个锐角三角形的顶点在下部并呈倾斜状态,给人心理上造成了一种微妙的不平衡和不稳定感,因而也增加了这尊塑像的活力和动感。

    此外,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韦驮腿部动作为正面站立,身体重心立于左 腿,右腿放松微向外伸出,这样处理,人物造型容易被塑造得呆板。双林寺韦驮高明之处,在于匠师不落俗套,打破了一般程式的限制,使韦驮上身向右扭曲,左臂抬起,似乎发现了捣乱不法的妖魔,正欲振臂大呼而击之,用上身的动作打破了下肢的静立呆板,形成了连续性的第二动作。而最为精彩的是韦驮眼神与头部方向的反向关系。按照人的自然生理动作,头部向侧面扭转时,眼珠总是转向同一方向,即头部向左侧扭转,眼睛必向左侧看,头向右侧扭转,眼珠也必然向右侧转动。这不但在方向上保持一致,而且在时间上也处于同一节奏。而韦驮眼珠位置的处理恰恰又打破了这种常规,其头部、身躯皆向右扭动,而眼晴却偏偏望着相反的左方。这样,在时间上就又增加了一个节奏。如果我们试着模仿一下韦驮像的动作和眼神,就能体会到这确实是神来之笔。我们纵观韦驮整个身姿,从下肢的稍息站立,到上肢的扭转和头部的扭动,再到眼珠的反向转动,在时间上形成了三个动作节奏,极大地增加了动作的连续性。

    明代的彩塑大量汲取了绘画、戏剧等姊妹艺术的营养,在雕塑内容和形式上有更多的突破。雕塑艺术从艺术形象的展示方式来看,是一种静态艺术,是凝固的音乐,是凝练的诗句,具有它自己特殊的性质。双林寺的这尊韦驮塑像因其寓静于动的美学特征,被誉为神品,他不仅是不动之动、形神兼备,而且塑造之传神,能让人感受到人物性格的魅力和动感的艺术氛围。几百年前的明代工匠,馈赠给我们的彩塑艺术经历了历史风雨依旧风韵不减。


韦驮

韦驮


留言评论

欢迎各位网友对本站评论
cache
Processed in 0.004813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