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庄严铜雕佛像生产厂家
标语
联系电话

热门问答
Product display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大庄严铜雕佛像生产厂家
联系人:任金鹏

业务电话:18250514111

联系邮箱:88314111@qq.com

服务项目: 佛像雕塑,铸铜浮雕,铜雕厂家批发

公司地址: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国家级木材加工区东方大道1142号

热门问答

道教究竟是什么样的宗教?

发布时间:2019-08-30 15:06

道教,以道作为最高信仰和基本信仰,认为道“无形无象,生育天地万物,是宇宙本原”,用老子《道德经》中的“道”、“德”思想告谕、教化众生,追求天人合一、天下太平、宇宙和谐,追求长生久视、得道成仙、无量度人。


一、道教历史和主要教派

中国自古就是好道之乡。道文化的发端至少可以追溯到黄帝时期,“黄帝问道广成子”的传说成为道教文化重要的节点。我们道教使用的道历便是从黄帝纪元开始的,比如今年用道历讲的话,是4714年。所以,我们也常将黄帝奉为始祖,而黄帝问道的广成子也被认为道祖太上老君的化身。不仅如此,老子也被认为道祖太上老君的第十八次化身。老子所著的《道德经》是道文化的主要著作,因此老子也被认为是道文化的集大成者。那么,太上老君究竟是谁呢?接下来我与大家介绍一下太上老君。

一气含三混沌初,万象既形化三清

生天生地并生人,太清立教自虚无。

谁将周礼东传孔,谁入函关化胡夷。

八十一章明道德,百千万亿镇玄都。

其实道教信仰的太上老君,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神灵,而是道的直接神化,象征着开天创世与救赎教化。“太上者,万物之所尊”,在圣为众圣之尊,在真为万真之先,在地为万国帝王之师,在法界为无上法王,在教为万教之祖,常常分身下降诸界,传教度人,弘扬道法。道教的产生和传教度人,无不是太上老君的分身下降而启示,讲说经法,救度生民,扶持道法,太平护国。

据道经记载,老子在殷商时期就降生于世了,距今已经有3259年了。在殷商时期,为周柱下史。因为“好养精气,贵接而不施”,转为守藏史,积八十余年。孔子见到老子,知道他是圣人曾数次向老子问礼、求道。后来,周朝的德行衰微,就乘青牛而西去。过函谷关时,被善于观星望气的尹喜迎为真人。尹喜以关牒为名强使老子著书,老子半推半就随他去终南山著作《道德经》。此后,老子便不知所踪,相传去了蜀地,现在成都的青羊宫相传是老子与尹喜相约之地。也有传说是去了西域,化胡为教主。

关于之前西出函谷关的故事,就是我们常说的紫气东来的来源。在老子《道德经》出世之前,之前中国古代修行人都属于散修,被称作方士。老子《道德经》出世后,虽然修道者没有成为教团,但已经有了明显的组织性。在这以后相继出现了很多道教派别,道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备。比如我们现在还有隐仙派、尹喜派、犹龙派、文始派、楼观派等相传都是老子传道于尹喜。尹喜所传的道教宗派,距今已有2500年历史,都可以统称为楼观道。但是当时楼观道教团组织并不严谨,所以按照西方学界的观点,楼观道并没有被全部当代学者作为道教的起源。

道教正式形成相对完整的教团体系是在东汉末年,最有代表性的派别是正一盟威道。东汉中叶,太上老君下降蜀都,授张道陵天师《正一盟威籙》、《北斗经》等,在成都大邑鹤鸣山创立正一盟威道。入道时道民需要交五斗米,以作为“义米”,放在路边或者固定的茅舍,救助那些流离失所的灾民。(但是一些不信仰正一盟威道的士大夫因为贬低道民,蔑称正一道教徒为“米贼”,蔑称正一盟威道为“五斗米道”。当代个别学者在考察中未深入研究,多以“五斗米道”称呼正一盟威道,实际上是一种错误的称呼,作为信道的人,不应该以此“五斗米道”自称)。第四代张盛天师将天师法裔由陕西汉中迁居江西龙虎山,自此历代天师皆住在龙虎山,龙虎山也正式成为正一道祖庭。

春秋时期,老君复授道于东华帝君。汉代,东华帝君授道于正阳真人钟离权。至唐代,正阳真人授道于纯阳真人吕洞宾。北宋末年,钟吕二仙降于甘河桥上,授王重阳祖师以至道。王重阳祖师汇四海宗风于一坛,在活死人墓中苦行修炼,传道于山东,创立全真道。全真七子再续宗风,传于后世,教法大兴。全真派的道派主要有龙门派、华山派、遇仙派、南无派、随山派、嵛山派、清静派、五祖派、少阳派、正阳派、纯阳派、刘祖派、重阳派、武当派、金山派、龙华派等。

除此之外,道教还有上清派、灵宝派、清微派、净明派、神霄派、天心派、真大道教、铁师派、玄武派、三丰派、长春派等。宋代朝廷下令,封以龙虎山、茅山、阁皂山的正一、上清、灵宝三大派为经箓三山。当时是三山鼎立,领导了整个江南地区的道教。元朝以后,天下符箓归龙虎山天师掌管,设“万法宗坛”,编撰《天坛玉格》,创立三山滴血法派,道教神权授受统归龙虎山正一真人总理。

明代以来,将道教通常分为两大派,即全真派和正一派。将不是全真派的教派统称正一派。比如全真龙门派的开派祖师就是邱处机大真人。


二、道教的教理教义

道教,以道为根本信仰,以济世度人为立教宗旨。道教的一切教义思想和修行方法,都根源于对大道的执著追求。万物都由道化而来,一切生命都体现着道。对生命的重视,即是对道的尊重。因此,长生久视、与道合真是对道的信仰与实践的结果。

谁是道母生天地,谁是教父传玄妙。

一丈腾篆演洞章,九天生神宣教法。

道尽挹真玄精粹,德屡演秘要诠谛。

赈穷补急行苦行,回风混合列高真。

《道德经》指出,“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说明人的生命非常有限,而且处于危险的状态之中,要求人们“深根固蒂”,追求“长生久视之道”。所以,道士都比较善于养生。

道是宇宙的本体,万物的本原,万物运行的规律以及人间伦理道德纲常都是道的体现。德是道的外化及功能。神仙是循德而上,在精神和肉体及伦理道德超越于世俗的精神实体。神仙既是道的化身,又是人类道德的楷模,因此道教虽然有很多神仙,其实也都是大道的化身,在不同的方面宣化和践行大道慈悲,行无量度人宗旨。

《道教义枢》指出,“道德一体,而其二义。一而不一,二而不二”。“道”和“德”是一个整体,是道教教义的核心。符合“道”准则,便是“有德”;违反“道”准则,便是“无德”

《清静经》指出,“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明道德。”所以,道教徒要重视“修道养德”,并将“道”和“德”作为最根本的信仰和行动的准则,做到既要修道,又要积德。

道教将“德”按态度区分为“阴德”和“阳德”二类。所谓“阴德”,是指个人不被他人所知道的德行;所谓“阳德”,是指个人被大家了解的德行。道教提倡“阴德”密惠,“大以及于人,小以及于物,修身积德”。

道教认为济世利物不仅帮助了他人,而且有利于自己修成仙道。老子说:“赈穷补急则名生,起利除害即功成”。葛洪祖师曾训示弟子说,你们之所以不能成为天仙,而做了地仙,是因为“前世学道受经,少作善功,唯欲度身,不念度人;唯自求道,不念他人得道”。所以,道教强调“济世利物,齐同慈爱”。这也是道教修炼德行的重要体现。

承负也是道教重要的教义。道教认为因为有承负,所以有的人一贯行善但却经常得祸;有的人一直行恶但却经常得福。同样,后人的命运是在为祖先承担后果,祖先造恶,后人就会得祸;祖先行善,后人就会得福。就如同祖辈积财,后辈享受,祖辈欠债,后辈还钱一样。也就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道理。

天地无私,神明鉴察。一切理气之所资始,亦一切理气之归宿。上天时时监察众生罪福善恶。比如三官大帝集校诸天已得道、未得道百姓子男女人灭度生死功过簿禄,阴阳水火风刀三府考官、三十六曹官属,计算功过罪恶轻重、年月日限,事事分别青黑二簿,考校三界众生罪福功过。五腊日,五老上帝朝会玄都,统御人间地府、五岳四渎、三万六千阴阳,校定生人,延益良日。

留言评论

欢迎各位网友对本站评论
cache
Processed in 0.004799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