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庄严莆田铜雕佛像厂

大庄严莆田铜雕佛像厂是福建莆田专业铜雕佛像厂,以生产佛像为主(包括生漆脱胎佛像,木雕佛像,铜雕佛像,石雕佛像,泥塑佛像,彩绘佛像等)及寺院配套产品.

北宋舞台上演的道教高潮

  北宋是继唐之后,道教史上的又一个兴盛时期,它沿袭了唐代儒、道、释兼容和对道教宗奉扶持的政策,从而,形成了真宗朝和徽宗朝的两个高潮期。不过,随着道教“高潮期”的上涨也促成了真宗和徽宗“崇道闹剧”的上演。  另外,在道教“高潮”的历史演变中,内丹学也被提上了历史的舞台。其间,高道陈抟和“紫阳真人”张伯端的内丹学作出的贡献最大。载入历史史册的皇室崇道闹剧  唐朝灭亡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的乱世,从南至 ...

阅读全文

“紫阳真人”张伯端和内丹学

  张伯端为北宋著名的道士,金丹派南宗五祖之一。字平叔,人称“悟真先生”,亦被尊为“紫阳真人”。自幼好学,对儒释道三教经书,以及刑法、书算、医卜、天文、地理,都有研究。曾任府吏一职,后因触犯律法而被遗戌岭南,后随从于龙图阁学士陆诜转赴各地。  据说,宋神宗熙宁二年,张伯端在成都奇遇“异人”,并授之于他金丹药物火候之秘诀,于是,其遂就改名为张用成,并著以《悟真篇》来阐述内丹功法。其后,又研习佛经禅学 ...

阅读全文

宋徽宗崇道闹剧之“自封天下教主”

  宋徽宗继位,推动了北宋第二个崇道高潮。他对道教的崇尚,在宋代历史上达到极点。他编造“天神下降”的神话,自称“教主道君皇帝”。为了发展道教不惜耗费巨资,大动土木,兴建宫观。热衷于为神仙人物加封赐号和制定道教节日。仿照朝廷官史品秩,设立道阶、道职。对道士给予优宠,提高道士地位。提倡学习道经,设立道学制度和道学博士。编修道教历史,访求道经,编修《道藏》和《仙史》。其具体事实如下:一、政和七年二月,宋 ...

阅读全文

道教本质上只有两派

  道教派别严格来说,只能分为两大类,即符箓派和金丹派。因为,道教中的许多道派从本质上说,都逃不出这两个派别的范畴——不是它们的派生,便就是它们的融合。符箓派:道教的主流派别  在道教史上,符箓派是道教形成最早、发展最快、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个道派。同时也是最能体现“道”学思想的一个道派,为中国道教发展的主流派别。符箓派也叫符水道教,来源于古代的巫祝方术,它是一种得用符、图等,如神驱鬼,趋吉避凶 ...

阅读全文

道教史上的“大分裂”

  北宋灭亡后,中国北方开始长期处于一个被异族政权统治的局面,战乱频繁之下,民族矛盾出现了空前的尖锐。于此,饱受离乱之苦的民众开始渴望一个新的宗教,来作为抚慰心灵创伤和安身立命的精神支柱。因此,在金元时期,道教内部开始发生重大的变革,道教史开始上演一出“大分裂”的戏码。   南宋和金的对立,让道教形成了南北分裂的局面,此间涌现出许多新的教派。不过,随着元朝的统一,南北众多教派逐 ...

阅读全文

金丹派:信奉“炼丹亦成仙”的道派

  在道教中,认为炼丹服食后可以成仙长生,这就是丹鼎派。丹鼎派,又称金丹道派,为道教中以炼金丹来求仙为主的各道派的通称。最早起源于古代的神学家、方仙道,为道教古老文化渊源的一部分。  金丹派,是以金丹术为已任,并以传布金丹术为方向的新道派,流传至今的早期理论世著为《周易参同契》。此部世著为浙江人魏伯阳在深入研究《周易》的基础上,用《周易》的理论写出了一本能解决当时社会上普遍追求“延年益寿,长生不老 ...

阅读全文

金代三大道派

    金朝是原居住在白山黑水之间的女真族建立的,灭了辽和北宋后,由于社会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差异,不可能不与广大汉族人民发生尖锐的矛盾。一些汉族士人拒绝在政治上与金朝统治者合作,而又不愿参加各地人民群众反抗金朝统治者的斗争,便走向隐遁之路。  于是,在山东、河北一带,汉族士人先后创立了新的道派,主要有萧抱珍创立的太一道,刘德仁创立的真大道,王重阳创立的全真道等。这些新道派一经建立,便得 ...

阅读全文

元代道派的融合

  蒙古人用强大的铁骑入主中原后,建立了南北统一的大元帝国。为了取得汉族士人的支持,巩固自己的统治,元朝统治者不仅利用儒学,对道教也表示了尊崇。  以南宋的灭亡为界,元代统治者对道教的态度,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在灭南宋前,主要是争取和利用北方的全真道、真大道教和太一教等。在来南宋后,主要是争取南宋统治区内影响最大的天师道。在此种政策下,道教获得了很大发展,天师道在北方迅速传播,而全真教则在江南蓬勃发 ...

阅读全文

有教必有派:和而不同的宗派

  道教是诸多道派的集合体。自东汉时的天师道和太平道开始,道教在千年岁月的洗礼下生发出诸多派别,尤其在南宋和金对峙期间,众多新道派的兴起,使得道教呈现出一种纷繁、多姿的景象,直至元末以后,才逐步融合成正一和全真两大道派分主天下的局面。  在道教理论范畴中,道派是道教的主干,众多的道派是形成道教的最基本形式。故而,有人说,道教为道派的大集合,是为诸多道派的集合体。在一千八百多年的道教历史中,纷繁多姿 ...

阅读全文

四梵天四天

    在三界二十八天之上,即是道教中的四梵天,也叫“四种民天”,从下往上依次名为:无上常融天、玉隆腾胜天、龙变梵度天、平育贾爽天。     所谓“种民”的观念,是源于佛教的“人种”之思想。佛教认为天地终始谓之一大劫。在大劫运来临前,又有疫疾、刀兵、饥馑三小灾,余少数人口,留为当来人种。大劫之后,人与天地万物就悉成劫灰了。道教正是借鉴了佛教的这种劫 ...

阅读全文
no cache
Processed in 0.777236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