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庄严莆田铜雕佛像厂

大庄严莆田铜雕佛像厂是福建莆田专业铜雕佛像厂,以生产佛像为主(包括生漆脱胎佛像,木雕佛像,铜雕佛像,石雕佛像,泥塑佛像,彩绘佛像等)及寺院配套产品.

《永乐南藏》与《永乐北藏》这两部大藏经的关系

《永乐南藏》与《永乐北藏》这两部大藏经关系如何?《永乐南藏》通称《南藏》。明成祖朱棣于永乐七年召集名僧校勘大藏经,并于永乐十一年至十八年间(1413~1420)刊版于南京大报恩寺。《永乐北藏》通称《北藏》。系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刻于北京,故称。明永乐十八年至清顺治十八年,《永乐南藏》有三次续刻。全藏共678帙,收经1618部6325卷。《永乐南藏》为《洪武南藏》的再刻本。《洪武南藏》系 明太祖洪武 ...

阅读全文

普陀山佛学院的发展历程

普陀山佛学院的发展历程如何?在中国近佛教史上,中兴净土宗的印光大师、佛教革新运动的倡导者太虚大师、台湾佛教界泰山北斗印顺大师和振兴禅宗的虚云老和尚等都与普陀山有着殊胜的因缘。置身在普陀山中的佛学院因而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成为学僧们潜心修学的绝佳之地。四大名山—普陀山普陀山为舟山群岛之一,南北长8.6千米,东西宽3.5千米,面积12.76平分千米,最高峰海拔291.3米,海岛四周碧浪翻天,岛上环境幽 ...

阅读全文

上海佛学院的发展历程

上海佛学院在哪?发展历程如何?上海佛学院设在上海市安远路170号玉佛禅寺内,佛学院是在1983年创办的。有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玉佛寺方丈真禅法师任首届院长。上 海佛学院的学制有不同层次。学校创办初期分正科、预科两班,为中等专科学校学历,学制三年。在教学管理上,为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佛学理论水平,制定了三 年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每学期开设一门政治课,六门佛学专业课,每周上课六天,每天除早晚功课外, ...

阅读全文

怀素在中国书法史上居于书名的地位和代表作

怀素在中国书法史上居于书名地位?有哪些代表作?怀素生平简介怀素,十岁出家为僧,字藏真,俗姓钱,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少时在经禅之暇,就爱好书法,贫穷无纸墨,他为练字种了一万多棵芭蕉,用蕉叶代纸。由于 住处触目都是蕉林,因此风趣地把住所称为“绿天庵”。又用漆盘、漆板代纸,勤学精研,盘、板都写穿了,写坏了笔头也很多,埋在一起,名为“笔冢”。他 性情疏放,锐意草书,却无心修禅,更饮酒吃肉,结交名士, ...

阅读全文

隋文帝推崇佛教与他出生于尼姑庵有关

隋文帝杨坚复兴佛教自从隋文帝杨坚废北周称帝之后建立了隋朝,即位后就改变了北周武帝宇文邕毁灭佛法的政策,大兴佛教。于开皇元年(581)就确立以佛教为巩固其统治权的方针之一,“听任百姓出家”。而且“官写一切经,置于寺内”,并且确立了“以儒学为核心,以佛道为辅助”调和三教思想的统治政策。这一方针政策的确立,使中国佛教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成为复兴佛教的大功臣.隋文帝推崇佛教与他出生于尼姑庵有关吗?有人说 ...

阅读全文

金瓶掣签制度的具体内容

什么是金瓶掣签制度?用金瓶掣签的方式来认定藏传佛教最高等的大活佛转世灵童,是清王朝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正式设立的制度。自清朝以来,藏传佛教活佛达赖和班禅转世灵童需在中央代表监督下,经金瓶掣签认定。历史上,第十世、十一世、十二世达赖喇嘛和第八世、九世、十世班禅额尔德尼以及第五世、六世、七世、八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经由该仪式产生。按历史定制,藏传佛教大活佛的转世灵童须经金瓶掣签认定,唯独噶玛噶举 ...

阅读全文

早期佛教绘画代表作

早期佛教绘画代表作有哪些?绘画题材佛教绘画可以分为两大类:情节性佛画和非情节性佛画。前者如佛说法图、佛本生图、十八罗汉过海图及各种经变故事图等;后者如释迦牟尼佛像、菩萨像、祖师大德像等。书法创作多为造像记、塔砖、碑贴、塔碑等。中国汉地不少帝王嗜好书画,对佛教艺术很 重视,如东晋明帝就曾“手画如来之容,口味三味之旨”、“手御丹青,图释迦佛于大内乐贤堂”。帝王的倡导很大地促进了佛教的传播与佛教绘画的发 ...

阅读全文

贯休的罗汉画在绘画史上评价

贯休的罗汉画在绘画史上评价如何?贯休生平简介贯休(832~913)俗姓姜,字德隐,生于浙江婺州(今金华)兰溪县,是唐末五代时期的画僧、诗僧。在书法、绘画方面成就也很大,特别是他的罗汉画在我国艺术史上形成一个特殊的风格。贯休七岁出家为僧,由于天资颖悟,能日诵《法华经》一千字,且过目不忘,二十岁时就能登坛讲经,蜀主王建赐号“禅月大师”。贯休的诗、书、画都很有造诣,其诗集《禅月集》,五代时已刻印行世。贯 ...

阅读全文

古代的佛教

原始佛教的根本教义主要有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五蕴、无我论和业报轮回说。 四圣谛即苦、集、灭、道十二因缘即指无名-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十二个生命环节;五蕴就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佛教可分为三大部派:即古代部派、大乘佛教和密教。各大部派之下又有若干支派。在佛教兴起后的300年中,共有18部派(实际上不止此数)。部派不限于某一地区。 古代部派:上座部 ...

阅读全文

佛像雕塑艺术在中国流传和发展

但最初在释迦牟尼佛在 世时,以及他去世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期(约五百余年)内,佛像并没有产生。当时的佛教徒们认为,佛陀是人天之师,他是大智大觉的圣人,各个方面都是最完美 无缺的,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怎可能同普通人一样随便塑造形相,有着“佛像不可显现”的传统思想。在早期佛教艺术作品中,表现佛陀存在之时,佛教艺术家们 一般用佛的脚印,法座以及象征佛的智慧的菩提树或者直接以空白来表示佛所存在的空间。佛像的 ...

阅读全文
cache
Processed in 0.005572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