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诵真言是密教的主要修行方法之一,称为念诵法或持诵法。密教的念诵法很多,各种经典中的分类和叫法也不尽一致。按《大日经》卷三、七及其《疏》、《金刚顶略出经》、《五字陀罗尼颂》、《一字顶轮王瑜伽经》及《秘藏记》、《大法对受记》等,综括起来大致有如下数种: 一、音声念诵,亦称声念诵、言音念诵、莲花念诵,即发声念诵。《大日经》中有先持诵法,亦称前治法念诵,先持法、先方便念诵,即先 ...
大、小乘佛修习禅定有坐、卧、行、立等数种姿势,其中以坐的姿势最为常见,故修禅往往称作“坐禅”。坐的姿势一般结跏趺坐,“趺”指足指,“跏趺”即指足背加于腿部或足上。跏趺坐,也就是双腿盘坐,两足背相交加于双腿,足常上仰。如先以左足背加于右腿上,再以右足背加于左腿上,称作“吉祥坐”。如先以右足背加于左腿上,再以左足背加于右腿上,称作“降魔坐”。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八说:“结跏趺坐,略有二种:一曰吉祥,二 ...
藏传佛教定学主要由大乘禅法和密教瑜伽两大部分构成,但每个时期的定学并不一致。大致上说,前弘产以大乘禅法为主,而在后弘期密教瑜伽占主导地位。吐蕃时代的前弘期定学,主要有三流派:印度大乘禅、中国禅宗、密教瑜伽。小乘禅法虽有一些经典传译,但并没有发生实际影响。佛教传入吐蕃之初,印度佛教和中国佛教同时传入,后来同样拥有了一定势力,因而两派大乘在吐蕃都有影响。从印度传入的主要是大乘佛教,小乘只有克什米尔一带 ...
龙树是印度古代佛教哲学家,大乘佛教中观学派的奠基者。“龙树”,梵文为Nagarjuna,又译“龙猛”、“龙胜”。约2~3世纪人。关于他的生平,有各种不同的传说。据说他出生在南印度的毗达婆国,属婆罗门种姓。幼年即通晓婆罗门经典及天文、地理、医术等各种学问。后来皈依佛教,先学小乘三藏,后在雪山一带得大乘经典,认识到了大乘佛教的奥秘,确立了系统的大乘佛教中观派理论。此后,龙树回到南印度,创立、宣传大乘学 ...
吕澂(1896~1989),字秋逸,或作秋澂、鹫子,江苏丹阳人。早后于镇江中学读书,毕业后考入常州高等实业学样农科。一年后入南京民国大学经济学习。因受到胞兄学佛的影响,乃前往金陵刻经处与欧阳竟无结识,虚心求教,信札往返不断。20岁时留学日本,专攻美术。因反对日本侵略中国,乃罢学回国,被刘海粟所办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聘为教务长。1918年应欧阳先生之请,前往南京金陵刻经处研究部第三筹办支那内学院,从此 ...
《洛阳伽蓝记》是北魏杨炫之(一作羊炫之或阳炫之)所作的佛教著作,自北魏至今,一直流传不绝。杨炫之,史书无载,生平不详,事迹可考者甚少。仅可从唐道宣所作的《广弘明集》卷六《王臣滞惑篇》,知其为北平人,北魏末曾为秘书监。其他情况不详。关于此书的创作缘起,道宣称其“见寺宇壮丽,损费金碧,王公相竞侵渔百姓,乃撰《洛阳伽蓝记》,言不恤众庶也”(广东省弘明集)卷六《王臣滞惑篇》。而根据作者书中中原序,“武定五 ...
灵友会是日本佛教日莲宗系的在家人组织。1919年久保角太郎、若月千势和户次贞雄三人在东京成立子“灵之友会”,但没有任何影响。1925年久保和其兄嫂小谷安吉及喜美三重创“大日本灵友会”,次年小谷夫妻二人卖掉了公寓,专事修行,1929年小谷逝世。灵友会久保任理事长,喜美任会长。1931年,久保参拜伊势神宫,修行时被天睥闪光晨星所启,悟到了“体现佛智的菩萨法是教导人们供养祖先”,由此而建立教义。1935 ...
越南佛教大致分为五个时期:一是传入时期(2世纪~6世纪初),大约300年。2世纪末,我国最早的佛教理论家牟融避难长居交趾,并将佛教传越南,这是越南佛教之始。3世纪初康居僧人康僧会移居交践。255年西域僧人支疆梁在交州译出《法华三昧经》。3世纪末印度僧耆域经柬埔寨、越南来中国。又一印度僧人丘陀罗到越南弘法。二是创建时期(6世纪中叶~10世纪初),前后350多年。6世纪末(580),在越南北方建立了第 ...
韩愈(768~824),字退之,祖籍诃北昌黎人,生于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西)。幻年丧父,寄养于堂兄家。读书勤奋,博通六经诸子百家。入仕后,仍国子监祭酒,刑部侍郎。他写文章极有名,主张文以载道,其诗文为当时及后人所称道,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柳宗元等齐名。他对于佛教只是主张国家不要过分放纵和鼓励,认为为人君的应当以儒家和纲常伦纪为依凭,不可崇佞佛教。至于韩愈自己,对于佛教在生修养和淳化人伦方面的价值并 ...
迦腻色迦是印度犍陀罗国(月氏国)之国王,贵霜王朝的第三代国王,佛教护法名王。迦腻色迦,梵文为kaniska,又译作“割尼尸割”、“偃腻迦”、“迦腻瑟吒”、“葛诺歌”等。生卒年代不详。有关其在位年代众说纷纭,据《大唐西域记》载,王之年代为佛陀入灭后四百年倾,即1世纪时,近代学者大多同意此说。迦腻色迦统治时代是贵霜王朝的极盛时代。在这一时期,贵霜王朝进一步向四周扩张,建立起一个纵贯中亚和印度的庞大帝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