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
Product display
佛像铜雕厂工程案例
Cases
佛像铜雕厂定做价格答疑
Questions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永宣佛像”指在明代永乐和宣德年间形成风格式样,并钦定的官式造像,是明清二代最高的金铜造像水平的代表。永宣佛像,不论佛、菩萨,面相都丰满端庄,脸形呈方圆,五官位置匀称,眼略微俯视,表情柔和,整体造型优美,金色充足,胎体厚重。佛像衣纹是汉地常用的写实手法,质感较强,它为明代藏传金铜佛造像中特征最为突出的一种。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风格,与明统治者的政策有关系。明代开国之初,就十分注意同边疆的少数民族协调 ...
发布时间:2019-08-27点击量:727
三国两晋十六国时期的金铜佛造像有何特点? 东汉时期,佛教造像在传入我国,金铜佛像随着佛教的兴盛而出现。《三国志》记载有“笮融大起浮屠祠内有一尊金铜佛像”,这是我国首次关于金铜佛像的记载。 1956年,在武昌市莲溪寺一座砖墓中发现了一件鎏铜带饰上的浮雕佛像,佛像有肉髻和头光,立在莲花座上。根据同时出土的其他文物,确认这件浮雕像是三国 时期的作品。 两晋时期,佛教艺术开始广泛流 ...
发布时间:2019-08-26点击量:691
如何看待汉传金铜佛像的收藏 我国自两汉以来,各个时代都创造了不少工艺精湛、纹饰绚丽、造像精品,佛教造像所具有的那种独特的神圣与庄严感,也总能给人一种心灵上的抚慰,所以它具有他艺术品难以替代的价值。 用铜或青铜铸造,表面鎏金的佛造像,俗称“鎏金铜佛像”。这种佛像是供宫廷、寺庙使用,它的出现始于两汉时期,盛行于南北朝,一直延续至明清,跨度两千年。而中国式的佛像雕刻艺术,在南北朝 ...
发布时间:2019-08-26点击量:634
梵相提举司: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忽必烈邀请西藏萨迦派祖师八思巴到大都,封他为国师,授予玉印,标志着藏传佛教正式传入北京(当时称“大都”)。 佛教造像在藏传佛教思想理论和宗教实践中意义和作用重大,受到崇奉藏传佛教的元代帝王的高度重视。为了为新那的藏传佛寺庙提供塑像,同时满足帝王和皇室成 员奉佛的需求,元代宫廷特别在“诸色人匠总管府”下专设“梵相提举司”,负责塑造藏传佛教造像。这个 ...
发布时间:2019-08-26点击量:778
徽两朝的高潮期北宋是道教史上的又一个兴盛时期,它沿袭了唐代儒、道、释兼容和对道教崇奉扶持的政策,并形成真宗朝和徽宗朝的两个高潮。五代和宋初道教 唐朝灭亡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的乱世,从南至北,道教都呈现出荒败之象,宫观毁坏,道士逃亡,经书亡佚。然而,由于一些统治者仍对道教表示尊崇,对道教的维系和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一些著名道教学者也为维护和加强道教的信仰作了不 ...
发布时间:2019-08-26点击量:618
道教走向世俗化 由于明清统治者对道教实行利用和严加控制的政策,加上西方文明的进入,使道教随着封建社会的结束而走向了衰落。道教的世俗化 明太祖建立大明王朝后,为了防止宗教泛滥造 成政治和经济的混乱,他有限制地对宗教加以利用和控制,更对各种教团严加检束;所以,明初期和中期,道教根本得不到统治者的重视。一直到明世宗时,情况大 ...
发布时间:2019-08-26点击量:733
金铜佛像作为宗教崇拜的对象,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它的宗教性。佛像体现佛教的庄严、神圣、慈悲的精神。所以在造型的制作上,它必须严格遵循佛教的教义规范,也就是造像仪规。藏传佛像的32相,80种好,3000多种佛像造像造型。这就决定了佛教造像中佛、菩萨、罗汉、明王、护法、祖师等等造像的造型。 二是它的时代性。造像要有人崇拜,就必须与当时现实社会息息相关 ...
发布时间:2019-08-26点击量:1207
中国古代金铜佛像和其他文物艺术品一样,当古玩行业逐渐兴起,它的仿制品亦就应运而生了。由于金铜佛像被人们演化成具有经济价值的艺术品,那些作伪的产品 才得以发展,并悄悄地流入市场。此外,由于古代铜佛像大多鎏金,不少人则将其作为金像收藏,这又大大刺激了古玩业,于是金铜佛像作伪之风也就炽烈起来。 金铜佛像作伪风气的形成,与乾、 ...
发布时间:2019-08-26点击量:862